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1.
人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来自人的需要。在教师这个群体中,他们的成就需要表现较为强烈。教师在新形势下产生的危机感,使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都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PBL教学法结合形成性评价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文章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19级中药学专业1班和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实施传统教学法并采用终结性评价考核,2班实施PBL教学法并结合形成性评价考核,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阶段性测试、期末考核多种考核形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中药学专业2班学生在自...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然后阐述了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流程,接着对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普通教育是向更高一级院校输送人才,而职业教育使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中国人口众多,如果人口的素质提高了,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与我们竞争。人才的结构是宝塔形的、分层次的,即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最大量的人才群在初级和中级。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加大力度培养初、中级人才群。而培养大量初、中级高素质的实用专门人才,主要靠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生生成内容(Student-generated content,SGC)是“互联网+”时代促进“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新的教学法,是学生通过内容贡献和社群交互主动参与课程内容生成和协同共建知识的过程。针对学生生成内容提出了包括课程层面和主题层面内容生成的SGC教学法框架,可探讨不同教学存在视角下SGC教学法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基于ZOOM视频会议、QQ以及虚拟学习社区不同教学存在形式下的SGC的比较分析表明,不同形式的教学存在对SGC过程有显著影响,且会随着技术支持呈现形式的不同而影响SGC的交互网络和社会知识建构。ZOOM视频会议形式更能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内容贡献;QQ群更能提高SGC的社群交互凝聚力,促进学生生成更高水平的课程内容;虚拟学习社区在交互讨论和社会知识建构方面介于前两者之间。在SGC教学法实践过程中,SGC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支持,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重保证教学材料的权威性,应充分借助不同技术媒体特点加强指导,关注边缘性参与者等相关教学实践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赵秋华 《大众科技》2014,(6):253-254,261
创新服务是出色完成党校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需要,是党校培养创新型领导干部的客观要求,是信息网络时代党校图书馆提升读者满意度的必然选择。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培养高素质的馆员队伍等途径实现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开展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并且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公路的建设就是基础建设中的重点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交通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公路建设的发展速度较快,同时公路建设中的一些问题随之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混凝土的一些病害等问题出现,虽然公路施工的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我们就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图式、格式塔、认知负荷、ACT-R和APOS等认知与学习心理理论,全面审视了历时三年的深度学习实证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和研究案例,从认知过程、学习内容、教学行为和资源表征态四者的对应关系角度解析了S-AICG深度学习发生过程,设计了深度学习课堂的设计模型;以数学学科为例构建了深度学习的发生机理模型,并从表征、交互、调适、建构和生成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本研究基于循证的研究,从教育实践中解析现象、总结规律,丰富并发展了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将党校置于重要的地位,党校图书馆势必需要转型升级,而“特色资源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其努力发展的方向。为此,文章针对党校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