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莫斯科去     
赵蘅 《中国档案》2006,(5):68-68
在“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口号叫得最响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去了莫斯科。  相似文献   
2.
赵蘅 《中国档案》2006,(3):63-63
在日本兵闯入天津租界前,外婆和姨妈随七叔公的中国银行一行,悄然离开了天津。我的舅舅从牛津大学毕业,携他的英国未婚妻戴乃迭回国,本来打算去延安,但地下党徐冰叫他们去后方工作,他预测建立新中国的时候已经不远了。他们也来到了重庆。  相似文献   
3.
留下还是走     
赵蘅 《中国档案》2006,(3):63-63
1949年4月23日,在响了一整夜的隆隆炮声后,解放军大部队从城北进入南京城。母亲是在第二天清晨听了电台广播得知的,顿时激动得和父亲拥抱着跳起来。  相似文献   
4.
搬迁前,我申请去沙岭子探亲。由于和丈夫通信多,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比如大字报就贴在村口:“这其中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云云,但军代表鉴于我曾经的积极,开了绿灯。丈夫所在的宣化县学生连,容纳了北京各艺术院校的学生。丈夫去车站接我那天,零下二十几度,风雨交加,完全睁不开眼。四天后假满,我不得不返回黑土洼。傅陪我直接到了土木火车站。大家都进车厢了,我还站在车门边和车下的他四目对望着。这一别不知猴年马月再能团圆,脑子一片空白,全然忘记他怀里还抱着我的布书包。等到列车启动了又很快提速,我们这才发觉包的事。我几乎不带犹豫…  相似文献   
5.
赵蘅 《中国档案》2006,(2):29-29
母亲和哥姐一直靠外公的丰厚遗产,衣食无忧。外婆守寡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要为她争气。按她的观点,他们都要受高等教育,女儿同样要成材。高额的学费并不掌握在外婆手里,那怎么办呢?她就说:没关系。你们先去考吧,考取了再说。就这样,我姨妈杨敏如和我母亲都上了天津最好的学校。  相似文献   
6.
赵蘅 《中国档案》2006,(5):68-68
1956年,高等教育部终于批准我母亲可以带上我和小弟出国讲学。这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到上海小住,看朋友,也置办点行装。母亲又能见到被我们小辈叫做陈阿姨的萧珊(学名陈蕴珍)了。母亲说她认识陈阿姨,还是通过巴金在信上介绍的。那时我还不了解,这位开朗的陈阿姨在中学时就参加过学生运动,并被校方开除过。后来她上了西南联大,和我母亲成了同学,也成了好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和日本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模式的探讨,以及通过这二者今年来对中国投资特点的分析,得出跨国公司存在的根本,在客观上是要有适合其发展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在主观上是要有一套适合于其本身的企业文化,只有借鉴成功的跨国公司管理模式,缔造属于中国本土的跨国公司文化,才能使我国的跨国企业凭借自身的力量和优势走出国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8.
赵蘅 《中国档案》2006,(6):63-63
经历过中国20世纪60年代大饥荒的人,才能体会到我们今天能做到洒足饭饱是多么大的巨变。那时我已经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到了最末一学期,全班下乡劳动,却只能吃上一顿煮红薯和菜秧汤来充饥了。到了北京,学生餐桌上出现了用黑白薯面做的窝头,这玩意儿,咽下困难拉出也困难。每餐必搭上一铁桶的“高汤”里只有几片菜叶,  相似文献   
9.
赵蘅 《中国档案》2006,(6):63-63
做下面这件事时,我们之间尚没有越过纯洁的同学关系。一天,下完晚自习他又约我去四楼。看来他是有准备的。他带来他的父亲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匕首,说现在加勒比海危机,美帝侵略古巴,我们作为团员该做点什么。我和他在一起从来是只会点头、摇头,在我心里他的主张总是对的。这会儿,他率先做出榜样,先往自己的左手背卜划一血口。我随即,也是长这么大第一回勇敢地拿起了匕首。  相似文献   
10.
赵蘅 《中国档案》2006,(2):28-28
《下一班火车几点开?》是一位女画家以平民的视角,用尘封的画页娓娓道出的中国百年。虽然是个体体验,却折射出了国家发展的漫漫进程。本刊将陆续选载。[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