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收有温造一篇《自请罚奏》文,该文云:"十二月二十二日,初闻宫中遗火,缘妖贼 并禁在台,恐有奸谋,遂追集人吏,设备提防,然后奔走入朝,到稍在后。两巡使崔宜、姚合,其日台中忽闻有 火,遂追集所领赴朝堂,到稍在后。……若不重罚,难励众情,自罚三十直。" 据《全唐文》温造小传,温造于"穆宗朝累拜御史中丞",而《自请罚奏》正言及御史台事,故知必写于其在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一喜好分朋角胜的朝代,在声乐上也是如此。唐代声乐分朋角胜的习俗,无论在宫廷或是在民间,均长盛不衰,这是形成唐乐大繁荣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闺意献张水部》为唐代诗人朱庆馀的名篇,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对首句中的“停”字,各说不一.有释为“放置”者,如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云:“停,停放.”②又有释为“停留”或“留”者,意在强调红烛之通宵不灭,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云:“停,,留,即不吹灭.通夜长明之意.”③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与《唐诗选》同,云:“停,停留.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作于夔州刺史任上的《竹枝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这一问题上,历史文献和今人却有一些错误或是模糊的结论。本文意在澄清新旧《唐书》和《乐府诗集》等文献,记叙刘禹锡作《竹枝词》在时间和地点上的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5.
傅正谷先生《唐代音乐舞蹈杂技诗选释》一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后较有影响,但该书对所选诗作中的一些词语的注释,多有不够准确之处,本文从中选出十二个词语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张一平《〈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一文所提出的三个问题,逐一答辩,认为:"张文"认定杜甫写作《石壕吏》一诗时,府兵制"早已灰飞烟灭"纯属杜撰;"张文"强行把"老翁"二字拆分为"老"和"翁",并取这两个字若干个字义中的一个字义,来证明老翁必有六十岁以上是一种"不严谨、不科学"的治学态度;以历史史实说话,证明《石壕吏》中的石壕吏的确是一位法律的执行者,而老翁也的确是一个逃兵。  相似文献   
7.
费密为蜀地新繁人,其所著《荒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历史上,《荒书》最早的刻本当为怡兰堂丛书本,此刻本是唐鸿学根据新繁严渭春所藏钞本付梓,刻成后又得新繁杨氏之钞本,遂据以雠对,复出校记35条。1985年2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太和县御寇始末》一书,又以“外一中”的形式,把费密的《荒书》也一并出版。此书由谢伏琛标点,并作校注。然而此书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错讹。本校记以经唐鸿学校勘过的怡兰堂丛书本为底本,以《明史》、《平寇志》、《滟澦囊》、《明史纪事本末》、《圣武记》等有关著作为校本,另行出校35条,而谢伏琛已校者则不在其内。  相似文献   
8.
魏汉津为北宋后期雅乐乐律的制订者,根据其雅乐乐律所制作的雅乐当时称之为《大晟乐》,又被以其名字命名为“魏汉津乐”,具有极高的地位。其雅乐乐律理论主要有两点,一是“身为度”,二是“中正律”。其雅乐乐律理论不仅受到当时一些人的批判,也受到后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王建《行宫词》诗中“开元歌舞百草头,梁州乐人世嫌旧”一句,乃为“开元歌舞百草头,梁州乐世人嫌旧”之误。  相似文献   
10.
王灼于《碧鸡漫志》中提出了“中正”这一音乐思想。在王灼的心目中,“中正”二字其本意,实际上是谈乐律,而颜飞林却把这二字视为对词的审美标准,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其次,颜先生认为“雅”是王灼对词的审美标准之一,也并不无史料依据。再次,补充了五点为颜先生所忽略了王灼对词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