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互动性成为各种网络应用的重要特征,让用户共享和创造内容的机制不断成熟,以普通网民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的网络应用迅速发展,博客/个人主页、微博、播客等网络应用日益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2003年7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把这种传播形式定义为"WeMedia(自媒体)":  相似文献   
2.
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早晨新闻杂志《东方时空》,随后,各地方台纷纷仿效创办或改版早新闻。这些节目打破了我国新闻节目原先《新闻联播》式的编排惯例,而代之以版块组合的形式,在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新的开拓。但是我们发现,当前大多数电视台在早新闻节目的定位上并不清晰,缺乏理论上的认识。而香港本港台早新闻《亚洲早晨》一经创办,便在香港观众中引起巨大反响,一度成为香港受众收看早新闻的首选。其成功经验无疑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邬心云 《新闻界》2012,(7):45-48,59
由于博客同时具有个人性和交互性特征,个体在博客传播时的自我意识同时关注着私下自我、公开自我两个方面,关注度因性别、年龄、使用互联网和使用博客的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影响了个体在博客中的自我表露水平.私下自我意识和公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都会显著提高个体在博客中对某些信息的表露水平,从而有助于个体获得内心平衡、发展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博客既是博主的网络私人日记,又是博主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平台。博客传播就是博主进行自我呈现的过程。其中,自我表露是博客传播中自我呈现的基本方式.自我隐瞒是保护性方式。同一位博主在不同信息上的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博主间的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水平因为性别、拥有博客的时间、博客更新的频率而存在差异.而且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之间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  相似文献   
5.
邬心云 《青年记者》2006,(12):86-87
2006年1月30日,CCTV-4以全新的面貌与海内外的观众见面.此次改版被称为1992年10月1日CCTV-4诞生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也是中央电视台全面推进“频道品牌化”发展战略的重大步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CCTV-4整合频道的资源,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专栏,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创新,在改版后第一次重大新闻报道中打出了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赛场外的报纸媒体,用文字、色彩、线条等展现了一道道视觉盛宴。本文以可读、悦读为基本标准,以运用版式设计的基本元素,设计有创意、有特色,报道赛场内外的人、事、物等为基本判断原则,从国内报纸的奥运报道中优选9个版面,从知名国际大报中优选出一个版面,组成如下震撼视觉榜(国内报纸按时间顺序排列,国外报纸在最后)。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赛场外的报纸媒体,用文字、色彩、线条等展现了一道道视觉盛宴.本文以可读、悦读为基本标准,以运用版式设计的基本元素,设计有创意、有特色,报道赛场内外的人、事、物等为基本判断原则,从国内报纸的奥运报道中优选9个版面,从知名国际大报中优选出一个版面,组成如下震撼视觉榜(国内报纸按时间顺序排列,国外报纸在最后).……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观众需求的提高,评论成为电视体育新闻信息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广泛存在于不同的节目类型中.更有各种形式的评论节目。本文拟从分析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天天运动会》节目,探索如何做好谈话类体育评论节目,探讨体育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大型赛事是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广州日报>的亚运传播策略和日常报道,探讨地方党报如何扩大赛事的影响力,提高社会各界对赛事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从而传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0.
怎样培养和造就电视新闻专职评论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心云 《声屏世界》2005,(11):49-50
2003年开播的《央视论坛》第一次引入了“本台评论员”和“特约评论员”,“本台评论员”由央视的记者、主持人白岩松担任,“特约评论员”刚由其他媒体和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他们的个人特点逐渐成为节目特点的一部分。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做日常新闻评论的专职评论员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