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酷爱文摘报刊,自费订阅了十多种。每次读后,总感到收获不少,但也有不尽满意之处。几乎所有的文摘报刊,摘载原文都是照像、复印式的,对于原文中的错讹根本不加校正。《报告文学》今年第一期刊登的《弱女子告状记》,先后被《读者文摘》《法制文摘》等几家文摘报刊摘载,可是,对其中明显的错讹均未校正。仅原文第三节中:“她也曾找到省检察院。一位院长更为明确地答复她:‘这个案子还没有判。不过,下面判的不公正,你可以找我们。我们判的不公正,还可以找上面。’”其  相似文献   
2.
新闻单位在报道刑事犯罪案件时,常见用错法律概念的现象,就笔者所见,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混淆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两者无论在性质上、适用对象上都不同。前者是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依法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重大嫌疑犯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而后者则是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采取的一种行政处罚手段,被处罚的人只是一般违法或犯了错误,而没有构成犯罪。二、缓刑与“缓期执行”不能混同。缓刑是对一定刑期以下剥夺自由的刑罚有条件地不予执行。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媒体对案件的报道中,将公安、检查机关对案件的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的,可以说是个带有相当普遍性的老问题,对12种报刊今年五月份刊登的章统计,将公安、检查机关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的,占45%。新闻媒体在报道河南省登丰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模范事迹的多篇章中,有半数以上将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  相似文献   
4.
有些报纸、杂志、电台和电视台,在报道犯罪案件时,时常出现这样的提法:“当地公安机关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将被告人逮捕法办。”“逮捕法办”的提法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确切的。因为:一、在我国,国家法律只给予各级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这就是说,对公民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定罪科刑,通常称法办。其他任何部门(包括公安、检察机关)都无权对违法犯罪者定罪科刑。实际上,公安机关只是对被告人进行逮捕,而没有也不可能予以法办。二、对按照法律程序已经逮捕  相似文献   
5.
我酷爱文摘报刊,自费订阅了十多种。每次读后,总感到收获不少,但也有不尽满意之处。几乎所有的文摘报刊,摘载原文都是照像、复印式的,对于原文中的错讹根本不加校正。《报告文学》今年第一期刊登的《弱女子告状记》,先后被《读者文摘》《法制文摘》等几家文摘报刊摘载,可是,对其中明显的错讹均  相似文献   
6.
有些报纸、杂志、电台和电视台,在报道犯罪案件时,时常出现这样的提法:“当地公安机关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将被告人逮捕法办。”“逮捕法办”的提法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确切的。因为:一、在我国,国家法律只给予各级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这就是说,对公民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定罪科刑,通常称法办。其他任何部门(包括公安、  相似文献   
7.
邱连云 《记者摇篮》2000,(11):43-43
在新闻报道及各报刊开辟的法制栏目刊登的涉及法律内容的文章中,屡屡出现用错法律概念的现象,应当引起新闻出版界的注意。下面略举几例容易用错的法律概念。一、将侦查机关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侦查是法律概念,是指公安、检察机关为了搜集、审查证据,认定犯罪事实和查明犯罪嫌疑人听进行的各种活动。而侦察则  相似文献   
8.
我是几家报刊、电台的通讯员,经常与编辑部打交道。近两三年来,我逐渐感到,光明日报群工部的工作作风值得称道。我所投去的稿件,有的不拟刊用,但他们又觉得稿中所反映的问题值得重视,便很负责任地转请有关部门解决,并要求该部门将处理的情况通知作者。今年2月份,我寄去一篇建议为政法院校毕业生归队“开绿灯”的稿件,群工部把稿件转到国家人事局,先使国家人事局了解了这个情况,国家人事又将稿件转到辽宁省人事局,引起了省人事局对此事的重视。这使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