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新型的课堂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新课程数学科教学大纲也明确将"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在新闻网站创办初期,大多通过租用带宽的形式为网民提供网上服务,各类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南北互通,DDOS攻击,浏览网页缓慢,海外访问速度缓慢甚至无法打开等。进入全球化互联网时代后,信息的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信息的获取冲破了空间、距离、语言等种种限制。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创新,网民队伍日益壮大,网站访问量步步攀  相似文献   
3.
略论职高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方法都难以满足各方面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如何解决职高数学教学问题,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职高数学教学方面的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曏余治人境廬,“黃學”一詞,為學人所許。尋轉治修辭之學,漸疏於人境,顧耿耿之懷,未嘗或釋。比者梁通怡然氏岪岪崛起南疆,博通“黃學”,不讓前哲。莊子謂逃空虛者聞人足音跫然而喜,余大有此遇也。先是,辛酉春,余將歸自東瀛,梁君以吾摯友實藤惠秀之介,獲識於余。自是書簡往還,殆無虛月。君,粤東梅縣人也,與遵憲黃先生有同里之雅,  相似文献   
5.
俞平伯的最早诗论《诗底进化还原论》,提出文学家是“劳动者,当然能充分表现出平民的生活”,这在五四时代,确是比较进步的。他早期的平民思想还表现在他对民间歌谣的肯定。先生论诗,善用比喻,简练隽永,耐人寻味。他对被称为“诗余”的词亦有精深的研究和中肯的言论,对苏东坡、辛稼轩、李清照等著名词家的作品有独到而精当的评析与见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先剖析了问题情境的两层含义,接着具体阐释了如何将问题情境引入职高数学课堂。即: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幽默创设问题情境、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试误创设问题情境。最后指出了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曹聚仁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记者和学者,早在60余年前,抗日战争爆发的前数年,他只有30余岁时,已经是上海的名作家、名教授了.那时候郑振铎出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长,罗致了不少的名作家、名学者在那儿当教授,曹聚仁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当时我只有20出头,便很喜欢拜读曹聚仁先生的杂感文,觉得篇篇都隽永有味.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萌芽,当是始于1902年(日本明治三十五年)早稻田大学教授岛村泷太郎(即岛村抱月)所著的《新美辞学》(早稻田大学出版部出版)。此书第三章《美辞学的变迁》,其第一节为西洋美辞学,第二节为东洋美辞学——先介绍日本美辞学,再介绍中国美辞学。提到中国美辞学的变迁,他认为《诗》六义是修辞思想的萌芽;继分别论述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宋陈骙的《文则》和严羽的《沧浪诗话》、元陈绎曾的《文筌》、明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以及清唐彪的《读书作文谱》等各时代各一、二部有关修辞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将问题情境引入职高数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剖析了问题情境的两层含义,接着具体阐释了如何将问题情境引入职高数学课堂.即: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幽默创设问题情境、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试误创设问题情境.最后指出了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6年的夏天,《北京大学学报》编审龙协涛教授到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告诉我两岸学者对孙中山的研究已有许多共识。我建议在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日(11月12日)前后,召开学术会议,共同研究。龙教授还叫我写一篇提议的文章,在他主编的《北京大学学报》发表。后以时间短促,筹备不及,遂搁置下来,拙稿也未发表。今逢《漳州职业大学学报》创刊,距截稿时间只有20余日,遂将此稿寄去塞责,希望能在孙氏诞辰140周年召开此一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