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随互联网的普及遂使新闻传播发生了质的变化。对新出现的公民新闻的性质及其社会利害,学界虽尚无定论,但其无疑是“公共新闻事业“理念的延伸。对这一新的公共新闻形式的发展状况及基本理念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探索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之间的联系,为今后新媒体时代公其新闻与公民事业的发展架构桥梁。  相似文献   
2.
土耳其虽然于1923年建立共和国后走上了现代化与西方化的道路,但由于帝国传统根深蒂固,市民社会的发展一直受到阻碍,作为市民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媒体也并未获得完全独立的地位。文章在对土耳其市民社会发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土耳其媒体运作的法制框架,对土耳其媒体在当代社会中的舆论监督功能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为国内舆论监督研究以及国别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框架和对比资料。  相似文献   
3.
关于禅宗和书法关系的研究,一般从禅宗和书法的相互影响去切入。本文尝试从另外一种角度,即禅宗美学的特质和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在理路的相通之处去研究。禅宗美学主要有四个特质:自由之美、空寂之美、圆融之美和顿悟之美,而这些在书法(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的理路中都能找到。  相似文献   
4.
郑珮 《新闻知识》2012,(8):55-57
微博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平台,在赋予普通人话语权方面具有比传统媒体明显的优势。许多学者看到微博的井喷式发展,都对其推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表示乐观。本文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公共性入手,结合哈贝马斯等学者关于"公共领域"的叙述,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多个方面简要分析微博在网络公共领域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郑珮 《东南传播》2011,(8):15-18
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和一国存在、发展的重要纽带。国家认同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共同连接的基础上,在历史和现实语境中被持续生产并不断变迁的。媒体由于对社会具有的强大渗透力及影响力而成为建构认同的主要机构,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体类型,对国家认同势必有其相对完整的构建方式。本文以符号学以及仪式、集体记忆等文化理论为基础,对国庆庆典在人民网中的呈现进行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分析,并从中抽象总结出网络媒体构建国家认同的基本方式及优劣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