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土壤墒情自动化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土壤墒情系统是近几年在我国水利和农业自动化方面推广较快的一项工程,本所受水利部委托对多家墒情传感器也做了自动采集和人工数据的比测试验,为墒情系统自动化监测设备选型提供依据,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及时准确地采集墒情数据,了解土壤状况,为防汛抗旱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墒情自动化监测的特点,提出实现的一些方法、手段、系统组网等方案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缩短学报出版时滞是当务之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福寿 《编辑学报》1993,5(3):157-160
自然科学学报(以下简称为学报)是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缩短它的出版时滞(收稿日期到出版时间)就等于缩短科学技术向产业、商品转化的时间。科学技术信息具有时效性。时间是科技信息的生命线。在信息社会里,赢得信息的时间,就等于赢得金钱。可见缩短科技信息的载体——学报的出版时滞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1 缩短出版时滞适应经济腾飞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要靠生产力的快速前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交流及传播等诸因素。那么,学报的出版时滞的长短必须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