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大的巩献田老教授,以堂吉诃德式的勇气,向不可能挑战,抛出了“法制史上最牛的一封信”,结果是使酝酿了十几年的《物权法》搁浅。可以想见这惹恼了多少人。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一场研讨会,“几乎国内所有顶尖的民法学学者”全数出席,主题虽然名曰“《物权法》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但全部炮火其实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巩献田的公开信。说实话,对巩献田的公开信,笔者也有几分不以为然。因为一上来从“姓社姓资”的角度立论,容易升高对立情绪,也不容易把问题说清楚。但对他在信中主张暂缓通过《物权法》,笔者却是同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柏杨先生驾鹤西去,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一阵追思和缅怀的热潮.曾经使柏杨先生名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说"以及"中国文化是酱缸文化说",又再次成了媒体和网页上的大字标题.如"柏杨走了,而中国人依然丑陋""我们还没走出柏杨的文化酱缸"等,柏杨先生本人的声望,也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如"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完美的启蒙者"等等.  相似文献   
3.
如果在1980年,吴仁宝选择在苏州市做官而不是回华西村,那么他本人及华西村的命运又该如何呢?要作一个绝对准确的回答也许是困难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将既不会有今天的吴仁宝,也不会有今天的华西村,华西村的乡亲们说:“没有老书记,就没有华西村的今天。”华西村模式的意义,在我看来,还不仅仅是那一连串耀的经济数字,而在于它为彻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华西村模式既不是欧美的,也不是澳洲的;既不是大寨的,也不是小岗村的。而华西村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走出这样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吴仁宝当初决定将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经…  相似文献   
4.
荣膺“2005年中国10大敢言炮手”称号的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日前在湖南大学演讲时,再次发射猛烈炮火:“中国电影堕落了!”他指出:中国的导演越来越多地为外国市场拍电影。《无极》无聊至极、电影已进入炒作的恶性循环、李安也不是华人的骄傲,等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旁听了不少庭审,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具有这样一个特征:法官在庭审结束时都宣布要“择日宣判”。为什么不当庭宣判?没有解释。“择日”择到哪一天?也没有说。其结果是,很多当时非常关心的案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淡出了视野。即便后来偶然从媒体上看到判决结果,对它是不是真的符合正义原则,也充满怀疑——谁知道在这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有多少法律之外的因素对判决结果产生了影响?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理背景,因此当我看到在正在召开的河南省政协会议上,有政协委员递交提案,要求法院提高当庭宣判的比例时(见1月27日《中国…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王蒙,不久前在广东中山大学就中国当代文学问题进行演讲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中国作家为什么伟大的不多?”然后自问自答道:“就是因为作家自杀的太少了。”为什么自杀率越高就越容易出伟大作家呢?王蒙给出了两条原因:一是“创新就像一条‘狼’一样追着我们”;二是“精英意识会让人走向孤独”。这两点,都会让作家感到痛苦和压力。王蒙先生的结论,当然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但他的两点解释,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近年来文学被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创新”这条“疯狗”的追逐下、在“精英意识”优越感的支配下,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7.
没有了炮火,没有了硝烟,和平女神用她那温暖的双臂守护着我们的祖国已近50年了。人们受益于她就像受益于阳光和空气一样,尽管不可须臾或缺,却往往感觉不到她的珍贵了。那么,做为和平女神的守护者──军人,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那身曾经让他们感到无比骄傲的军装,还能像过去那样给他们带来荣誉和尊严吗?市场经济的大潮滚滚而来,我们的社会在步入辉煌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伴随着巨大震荡的转型期。~时间,很多事物的价值被重估!钱,在部分人的心目中,居然成了最高和最后价值,成了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这种现象合理…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日前在一次会议上批评一些官员"没有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轻率地视百姓为'刁民'",结果在网上引发了一番热议.许多人对这句话颇不以为然,反诘说:"难道不轻率就可以视百姓为'刁民'吗?"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句俗话,叫"打肿脸充胖子",专门用来讽刺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其实也有可爱的一面,因为他总归是打自己的脸,自己挨疼,也算是老实人.最可气的,是那些打肿别人的脸,自己充胖子的人.  相似文献   
10.
顺水人情     
前不久,一家收视率颇高的电视台播放了一个名曰“电视连线”的节目,“连线”的一头是位中国市长,另一头是位美国市长。 当节目进行到两位市长互邀对方访问自己城市时,一个有意思的情节出现了:美国市长在表示很希望访问中国后,开始大叹苦经,说她没有钱访华,并解释她虽然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