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乎没有书记、市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纪宝成所表达的是一个老话题,即教育不公平,官员子女不上职业院校不过是带有差异倾向的两个不同的符号.这种不公平教育阶层固化下,受害者岂止是职业教育呢?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  相似文献   
2.
正老师想要评职称,得先从校长那儿花钱买名额,这样的行为居然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何以如此?没有利益,就没有买卖。评上职称,跟着而来的是诸多"诱人"的好处,在利益面前自然有人多方钻营、勾心斗角,有人投机倒把、生财有"道",也自然有人利用特权、待价寻租。校长明码标价卖职称,老师讨价还价买职称,看似荒唐可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3.
钱兆成 《师道》2010,(12):12-12
成都郫县清水小学搬迁前夕,一位学生(孙悦)因家中搬迁原因未转校,学校将为其授课到最后,留守的19名老师仍按照原定课表为其上课。(见《华西都市报》)这样的场景似乎很温馨浪漫。小女孩对知识孜孜以求,心无旁骛,老师们传道解惑,诲人不倦。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居然会有这一幕,似乎一下子穿越了时空,回到了20年前那个对知识无比渴求的年代,真让人不敢相信。  相似文献   
4.
钱兆成 《甘肃教育》2014,(17):18-19
正"高考状元"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自然,"状元"的美名背后带来的经济效应也非同一般。从经济角度看,成为"高考状元"者即使只比第二名多一分,都有可能多得数万甚至数十万元的奖金。这并非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而是赤裸裸的现实。重奖"高考状元"的确让一部分人羡慕不已。不过如此重奖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激励老师的教学热情,况且,在当前教育模式下,拼成绩已经是"教育良性循环"的唯一途径。但有些问题还是有必要予以厘清。学校和政府重奖  相似文献   
5.
河北人苗卫芳2008年考取河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苗卫芳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苗卫芳回乡后,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10月17日《河北青年报》)有选择就是有希望新闻的主人公曾应聘到灵寿县护驾疃中学、行唐龙州中学任教,每月工资能拿到1500元左右,但他并不满足,他羡慕的是公立学校的老师,捧着"铁饭  相似文献   
6.
钱兆成 《教育》2013,(15):5
5月5日是宁波某幼儿园报名的日子。一位名叫"宁波阿宽"的网友在微博上播报一对母子的对话:妈妈对儿子说:待会老师问你妈妈在哪里上班,你要怎么回答?孩子:教育局。妈妈:爸爸在哪里上班呢?孩子:公安局。妈妈:你给我记住了,否则报了名也没希望。为能让孩子上幼儿园,妈妈教孩子说谎。这到底是谁的错呢?(2013年5月7日《现代金报》)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有很多“正能量”值得推手们去真正捧红,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人“红”起来,只有将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良性结合,“网络推手”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8.
正6月5日是许多深圳高三生在学校的最后一天,当同学们走上高考考场时,19岁的女生周莎莎却要背起书包回家。她是深圳某职业技术学校的高三学生,是非深户的"异地生",因父亲的社保交费年限比随迁子女参加高职类高考的政策规定少了三个月,而无缘高考。(据6月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20年里,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取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有的毕业后当上了大学老师.(据《燕赵都市报》报道) "北大保安"似乎已成为一部教育励志大片,貌似靠着旁听,即便在普通人眼中天资不高的保安们,在北大也能成才.这个现象可以从正面解读,也可以从反面思考. 试问,为什么北大的个别保安成功了?为什么这些保安在北大才取得所谓的成功,而在他们的家乡难以创造奇迹?或许我们不必急着回答这些问题,但目前教育壁垒化倾向是人所共知的.  相似文献   
10.
正老师想要评职称,得先和校长花钱买名额,这在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九小学已成为老师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而按照"惯例",职称名额由校长"标价",遇特殊情况还可以"打折"。记者近日从宿州市埇桥区教育局获悉,涉事校长刘某已经被停职,接受纪委调查。(2014年3月16日《京华时报》)从历史上角度讲,职称评聘是尊重知识的表现;但当前职称评定现状的确有违初衷,时有少数人利用职称制度的某些漏洞谋取私利。因此,对于现行职称评定制度的改革声音越来越多。其中"职称评定与岗位聘任分类"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