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民国时期,偏远省份人士出掌教育中枢者为数不多,任可澄即是其中一位。任氏一生主要的教育和政治生涯在滇黔地区,影响及于川粤。就任教育总长后,面临着南北对峙、北方军阀内讧及教育经费极为艰窘的局面,依然力求有所作为。主要表现为尽力维持教育行政机关的运转、整顿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努力应对时代潮流的冲击。既有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一面,也有消极应对和保守的举措。教育总长经历是其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国家政体由专制转向共和,介于国家公权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公共领域开始形成。这一时期,作为公共领域的主体,民间力量由"遮蔽"转向"公开",经个人而及组织,通过报刊舆论、投身实践、组建社团等公共途径,对学制变迁的影响呈现出由"涓滴"到"管涌"再到"洪流"的形态。民间力量参与近代学制变迁的形式及内涵的变化,彰显了中国近代教育变革进程中民间力量的渐起轨迹,亦折射出社会变革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3.
民初各项教育事业的推进,尤以社会教育最为艰难。处在中央政府和民间力量夹缝中的民初教育部,在推进社会教育行政体制形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社会教育制度体系并采取系列举措加以落实,奠定了近代社会教育的根基。这些作为提高了近代国人对社会教育的认知,促进了各项近代社会教育设施的发展,创造了许多社会教育新模式,为民初教育增添了亮色。受制于各种不利因素,社会教育的实际成效与教育部施政目标相距甚远,其间的经验教训当为目前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教会学校在近代中国的存在和发展是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在教育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收回教育主权成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应有之义。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为之做出了系列努力,先是派员赴日考察寻求对策及进行相关视察和统计,再是颁布一系列措施推进教会学校注册,最后在收回教育权运动大潮中出台《外人捐资设学认可办法》而加速了运动进程。受制于半殖民地的国际地位及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复杂变化,教育部收回教育主权的努力存在着态度被动、措施不力、成效不彰等缺陷,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层面收回教育主权方面的不自觉一面,与民间的强硬立场有着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阎登科 《中国教师》2006,(11):58-59
本刊第9期特别关注栏目探讨了教育惩戒权的相关问题后,编辑部陆续收到一线教师的投稿来表达他们的看法。本期特摘登三位教师的来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民教育是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东西方农民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实际的社会功能。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要求农民概念的重新界定和明确。产业指向成为新型农民最为突出的特征,身份功能明显削弱,而区域指向功能则有所拓展。新时期农民概念的重新界定和内涵、外延的重新明确,不仅使新型农民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得以明确,而且对新型农民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法产生全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高等教育的嬗变中,作为中央教育部门的民初教育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先是在民国建立之初"绝对主导"了高等教育的布局,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导向的高等教育制度体系,为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代农民教育变迁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环节,开展农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认识农民的伟大地位、推进农民教育、改造乡村面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实践,其经验和教训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下开展农民教育有着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领导了影响深远的民初教育改革,但首任教育总长的产生却颇多曲折。不仅政府初组前夕人选众多,而且在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临时参议院)审议过程中也颇多曲折。蔡元培最后出任,既有复杂的政治和派系因素影响,也有地域、同乡关系夹杂其中,学识水平和个人魅力等因素也不可忽视。首任教育总长的产生过程,反映了新旧过渡之下政治派系争斗、传统与现代文化冲突、地缘乡缘及个人交往等因素综合影响的历史面貌,凸显历史之必然和偶然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