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灯下漫笔     
选题,采访,写作,编辑,审阅,印刷,一篇稿件经过数道工序最后被送到了总编室夜班。于是,夜班便成丁报纸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成了报纸避免差错的最后一道防线。夜班编辑,夜班组长,夜班主任,夜班“老总”,还有夜班检查、校对、印刷……只要一走进夜班,只要往夜班灯下一坐,就无不感到一种责任,一种压力。不知别人如何,每每这时,我都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都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此时自己便是这最后一道防线上的哨兵。  相似文献   
2.
1巍号 朝气蓬勃自豪地0 l 我 我5 1明少6 。校.强.啦I j L』们是 祖国的们是 时代的5 6 1跑不扛起年。为为6 5 6 I 3了和 平了民 族i 一 { ;出了3 1 l 5 — 1 0 3 3 5 } l 6.6未 来, 我们是 军队的骄 予, 我们是 多梦的 n 1. I ,一\ 5. 3 6 7 l 1 7 6 l 5. 6 7 5 为 了祖 国我们 走进军 为 了时 代我们 锤炼坚 1 n i {1 2 l 3. 5 6 3 1 2 一 { 5 5 8我们 迎接挑 战, 庭院里我们 实践誓 言, 肩膀上追神1风圣6一的的,—、 ,/—r\5 6 3 { 3骏 马,使 命,业6j}6址{2‘i 2 7{6·2I 6』5 池塘中 飞不 出 勇 敢 的 海 燕。 胸膛里 升腾 起 火 红 …  相似文献   
3.
还记得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吗?本文要告诉你们的是,当时有一位新闻干事叫曹光田,他从废墟里扒出一支钢笔——1976年7月28日深夜,驻唐山某团营区一片寂静,唯有家属区里的一扇窗口,还亮着灯光,团政治处新闻干事曹光田还没休息。曹光田的爱人一觉醒来,见到还在伏案耕耘的夫君,不觉心头一热。虽然自己来队探亲才7天,但光田依然常常笔耕到深夜,她不忍心打搅他,不知不觉又进入梦乡……谁能想到,就在这天夜里,一场震惊中外的强烈地震发生了,顿时地动山、墙倒屋塌。曹光田和爱人以及两个孩子全被压在砖瓦堆里。好在战友们及时赶来救援,曹光田被救了…  相似文献   
4.
打开今天的报纸,一下子就被二版的《是给战士吃,还是让领导看》的照片所吸引,我们不能不为编者这种变“褒奖“为“批评“作法叫好。我们常念叨报纸上好稿少,批评报道少,今天这个照片告诉我们,功夫不负苦心人,只要人们肯下功夫,好稿不仅是可望也是可及的。这个报道,看了图片标题是抓问题报道;看了图片说明,又是正面报道;再看点评,才知是批评报道。原来,照片作者是“褒奖“这个单位伙食如何好而投的稿;而编者则以新闻工作者的特殊敏感,抓住了其中的问题--不是给战士吃,而是给领导看。这样,一个提问式的标题,一个三言两语的点评,一下子使“褒奖“变为了“批评“,腐朽化为了神奇,把当前部队存在的形式主义揭露得淋漓尽致。视“问题“为“成绩“,可见形式主义在有的地方严重到了何等地步,麻木不仁到了什么程度。变“褒奖“为“批评“,这既反应了军报同志的水平,也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我们对编者的劳动不能不道一声谢谢。(2000年11月14日) 变“褒奖”为“批评”——评11月14日二版照片《是给战士吃 还是让领导看——摄自武警某总队基层伙食比赛现场》@阚士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