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害名誉权案件占新闻侵权案件中的绝大多数,其中被告媒体被指控报道不实的案件又占多数。报道不实包括完全虚假的报道、报道不准确、对法制新闻随意评论等。但被告的媒体辩白说,他们由于匿名消息源、疏忽或是不知道如何选择等原因居多,绝少是出于“真正的恶意”。因此,本文认为建构媒体自身的行为规范,可以帮助记者了解报道规则、报道禁区、应注意事项,在多元的价值选择面前提供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了解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这个行为规范就是新闻行业自律大厦的建设基础。新闻职业行为规范,目前所用的名称里基本都包含“伦理…  相似文献   
2.
"心中之规"最具道德权威——新闻职业伦理规范问题答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美国北卡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赵心树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讲授《民主、法治与传播》课程。作为他的助教,该校人文学院新闻系讲师阴卫芝博士围绕着“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命题,对他进行了几次采访。此后,把当时采访的资料加工整理,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请赵教授修订。希望能把一位域外学者的观点介绍给大家,在新闻伦理的研究和实践方面有所启迪。这里刊登的是他们之间对话的部分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15年初,媒体和媒体人的伦理行为数次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伦理问题,本质上是价值冲突与价值排序、价值衡量与选择以及回避选择的负面后果的问题。本文借用行政法学中的"比例原则",分别从报道的宏观策略、中观思路和微观操作层面,试着谈一下笔者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2008年秋天,带着骄傲和好奇,我第一次作为专业人士参观了美国的新闻博物馆(Newseum).早在2005年,我就通过互联网知道了有个新闻博物馆,自那以后,就很希望某天能亲身体验一番,这也成为我在美国一年访学计划中的一项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2013年初开始的雾霾波及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8亿人无可逃遁地成为潜在的受害者.以北京媒体为代表的全国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本文基于此次雾霾报道的传播效果,从外媒对北京雾霾报道的负面基调入手,认为此次雾霾报道存在一定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如何做好雾霾报道的建议:媒体要科学报道雾霾成因,提供详实背景资料;消除紧张气氛,巧妙引导舆论;应更强调公众个体参与在雾霾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北京市城八区的每一户家庭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新改版的《北京广播电视报》。从2005年1月6日起,《北京广播电视报》每周给北京五环以内的城区家庭赠送一份报纸。此举使得该报的发行量陡然增加到240万份.成为北京地区发行量第一的大报。  相似文献   
7.
本刊2005年第1期曾刊登《报纸赠阅能否实现价值提升》一文,关注《北京广播电视报》开始向北京城八区240万户家庭免费赠阅报纸的举措。如今一年过去了,赠阅报纸是否达到了提升价值的预定目标呢?请读续篇——  相似文献   
8.
阴卫芝 《新闻记者》2004,(11):21-23
《法制日报》与《检察日报》都是创刊时间超过10年、在全国发行的法律类专业报纸。《法制日报》的网站www.legaldaily.com.cn和《检察日报》的网站———正义网www.jcrb.com.cn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网站均隶属于各自的母报、主要由报社投资、母报的内容是网站最主要信息来源。考察这两家报纸网站的表现,是为了明确在有限的财力及人力条件下,怎么因地制宜地办好网站。本文的总体思路是:要成为有影响的法制门户网站,取一个好名字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整合的技巧,不在无关专业的内容上浪费精力。具体来说,就是要用人无我有的独特信息扩…  相似文献   
9.
论电视法制节目的受众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电视为载体,以传播法律知识为内容,关注国家法制建设进程的电视节目。在信息渠道和服务种类增加后,传播工作者都意识到:要使自己的节目服务于那些最需要的人,而不是最广泛的人。于是,各类节目走向“窄播”,它们“细分”自己的受众以为这是最符合传播规律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侵害名誉权案件占新闻侵权案件中的绝大多数,其中被告媒体被指控报道不实的案件又占多数。报道不实包括完全虚假的报道、报道不准确、对法制新闻随意评论等。但被告的媒体辩白说,他们由于匿名消息源、疏忽或是不知道如何选择等原因居多,绝少是出于“真正的恶意”。因此,本文认为建构媒体自身的行为规范,可以帮助记者了解报道规则、报道禁区、应注意事项,在多元的价值选择面前提供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了解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这个行为规范就是新闻行业自律大厦的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