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拉美文学: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催生剂 阎连科:众议,你是学者,又是翻译家.同时,又自己创作小说和散文,一句话,走向创作的内部,你是内行;走向外部,你是专家。这让我和许多同行朋友,对你既感尊敬,又感嫉妒。既然你有这样多重的身份和学识,我想关于我们这次对话,索性就放开来一点,随意地谈,即兴地聊.你说呢?  相似文献   
2.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相似文献   
3.
陈众议 《科技文萃》2004,(6):100-103
最早将<堂吉诃德>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周氏兄弟,即鲁迅和周作人.他们于20世纪初在日本接触到了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从第一部发表到现在已有400年 了。400年中,《堂吉诃德》从"三流作家"的"逗笑"之作,升华为经典,不断得到高度的评价。直到20世 纪,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诸如"虚构与真实"、"叙事方法"与"元小说"等问题的讨论中,《堂吉诃 德》仍不断获得"新生",以至于在2002年"人类伟大作品"的评选活动中,其选票名列榜首。在中国,堂 吉诃德也常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要知端里,请阅读本文。  相似文献   
5.
情节在现当代严肃文学中的阙如已是不争的事实。探讨这个问题的由来也是摆在中外文学史家面前的一个无可回避的课题。但若从情节及其与主题的关系切入,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情节由高走低,主题由低走高)在小说甚至戏剧史上恰好表现为一个X的两条曲线。本文从十七世纪欧洲“黄金世纪”文学切入.瞻前顾后,以期展示西方小说在十七世纪这个特定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情节和主题完美结合的历史范式,它不妨被称之为文学的“黄金定律”。  相似文献   
6.
金庸武侠小说风靡一时,虽然有“金迷”与“拒金者”的对峙,仍不妨碍“金庸小说旅游线路图”的堂皇出现。奥秘何在?比照西方骑士小说,不难看出这是在主流小说的一大阙如——愉悦以及在引发愉悦的情节曲折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厚积薄法乃问学之道;学人向学,从小听得最多的也无非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或者“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凡此种种,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决非每个学人都能自始至终奉为圭臬。用最最简要的话语说,人生苦短,即便你能活到百岁,也不过36500天;然而幼之不更,老之不便,掐头去尾,加上被吃喝拉撒睡和诸如此类的难违难却、七情六欲  相似文献   
8.
皇宫的寓言     
一篇经过精挑细选而呈现在你们面前的文章,它的点评或推荐的话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早在栏目问世之初,即有老师提出:"点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不要让原作框死,笔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学识、观念,纵意而谈,要引发读者的思维,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以这样的标准来考量,你们觉得哪些点评达到了如此境界呢?应该确实不少吧!以下两篇选文,一为小说,一为科技类文章,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经过点评,让我们对人类智慧的两端--文学和科学均有了新一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古老的墨西哥和年轻的美利坚有点像真正意义上的冤家夫妻,是谓情仇合一、恩怨掺半。因为地缘的、历史的和情感方面的原因,墨西哥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由于19世纪中的美墨战争以墨西哥丧失包括得克萨斯、新墨西哥、犹太、内华达、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州在内的大面积领土而告终,几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整体,人类从隆古走来,朝未知奔去;作为个体,我们一方面向死而生,另一方面学无止境.正因如此,我们的求知欲往往是所有欲望中最强烈的一种.梁实秋说,即或活到一百岁,也无非三万六千五百天;倘使把这三万多天做成日历,每天撕一张,又当如何? 这很可怕.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行万里路易,读万卷书难.何也?人生苦短.去掉稚童和老弱时期,加之各种各样的难违难却,"好日子"所剩无几.因此,无论对谁,读什么书其实是最可究诘,也最为重要的.钱锺书说过,所谓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之人商量培养之事.深长思之,学问乃教人如何读书、读什么书.二者一而二,二而一,说穿了还是人生短暂,没有时间可供浪费.这是一层涵义.关乎读书的另一层涵义是塞万提斯一言道破的:"读什么书,成什么人".我辈从小大量阅读中外红色经典,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作品,以及《北宋杨家将》《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之类,也就形成了某些气度和家国情怀.反之,设若从小浏览的尽是些哼哼唧唧和风花雪月,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