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社会的变革必然伴之以思想文化的变革。而真正具有革新意义的思想文化观念,又总是在符合特定时代和民族前进方向的基础上,通过批判、继承、吸取、改造中外优秀文化遗产而产生的。如果以此原则去审视中国近代以来的文艺变革与文艺理论的演进,便不难发现,它所走的道路同西方文艺演变的历程颇不相同。这是因为,近代的中国既不可能发生象欧洲那样的工业革命,形成资本主义完备的文化体系;也不可能产生象西方那样的文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第六、七两期“新闻业务”中,我们先后读了林帆同志的《夸张与浮夸》和童言同志的《新闻不容有任何夸张》两文,很有启发,现在也想谈谈我们的意见. 童言同志认为“新闻的一切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包括语言的运用在内)都是用来表述客观事实的手段,它们不容许有丝毫的夸张。  相似文献   
3.
摆在读者面前这五卷本、洋洋一百九十万言的《中国文学理论史》,是三位中年教师近十年的呕心沥血之作。这套卷帙浩繁、内容宏富的著作,既闪烁着深沉睿智的理性光芒,又有着广泛的阅读适应性,是一部融专著的学术性与教材的通俗性为一体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各种哲学、美学和文艺理论批评相互碰撞与对话的新时代,重新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对文论研究的指导意义,首先是基于它为文论研究提供从宏观上把握对象的科学钥匙,从而深刻全面地揭示当代多元文论格局的相互关系及其价值、局限;其次是基于它面向实际、面向未来的开放体系,从发展的高度为文论研究提供新思路,开拓新境界;归根到底,它为文论研究提供了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重要思维方式,对当代文论的创新、拓展具有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5.
《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王一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读罢王一川教授主编的《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概括地说,该书的新意和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它揭示了现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嬗变的新取向,对"批评理论"做出了明确的界  相似文献   
6.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文论的变革发展,凸显了“文学是人学”的视角。文学通过对深藏于人的本性之中的矛盾的过程展示,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自觉,为人性的丰富、发展展现了多种可能性;从而确证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从最深层的意义来理解,可以认为是文学本体论的命题。因此,当代文学观念的变革、重建,就不能停留于文学主体性和文学价值论的探索,还应当推进到文学本体论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7.
8.
读罢袁济喜教授的<中国古代文论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深感该书深化古代文论研究的新探索,是富于开拓性与当代意义的.其学术创意和理论特色,可以从以下诸方面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