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欧美著名导演在东方艺术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戏剧实验,跨文化戏剧实践应运而生,有关的理论探讨也层出不穷。以中国戏曲改编西方经典文学的舞台实践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80年代以来,莎士比亚、易卜生、奥尼尔以及古希腊戏剧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被大量改编,引发了诸多关于跨文化戏剧的讨论。本文试图梳理古希腊悲剧在中国被戏曲改编及舞台演出的历史,并以河北梆子《美狄亚》和京剧《王者俄狄》为案例,在还原和厚描这段历史的基础上,评价传统戏曲改编和演出外国经典剧目的价值和意义。以中国戏曲演绎古希腊悲剧是东西方戏剧一次极富历史意义的有效融合,古希腊戏剧在世界范围内被大范围地改编、移植、创排和演出符合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价值的诉求。而中国戏曲舞台上的外国经典剧改编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中国传统戏曲内在发展的需求所致,为传统戏曲内拓出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深度的中外戏剧文化沟通要求更为复杂的手段,要求更多中外戏剧的共振。  相似文献   
2.
2006年底汉学家顾彬的“垃圾事件”带着反讽的意味,象征性地证明了误解的力量。早在此之前,顾彬多次撰文说明,汉学家有误解“中国”对象的权力,汉学的跨文化理解具有“误解的正面意义”,所以,并非“只有中国人理解中国”。汉学对“异”文化的研究,对西方而言目的是从他者的视角审视他们自己,对中国而言,汉学的(误)理解使中国人从另一个视角认识自我。顾彬的现代阐释学解释了何以汉学家有误解中国的理由及权力。  相似文献   
3.
《色诺芬的品味——经典与解释》第13辑,刘小枫、陈少明主编,华夏出版社,2006.6古代经典在现代语境下复活,向来不是一件平常事:让谁复活,怎么复活都大有讲究。这么看,西方古史大家色诺芬独得解经大师施特劳斯的垂青,就值  相似文献   
4.
《历史哲学问题——认识论随笔》,陈志夏译《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莫光华译《哲学的主要问题》,钱敏汝译[德]格奥尔格·西美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历史如何可能?青年西美尔在1892年撰写了《历史哲学问题》一书,献给他的母亲。不久,西美尔  相似文献   
5.
耶儒之间的文化转换--利玛窦《天主实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首先要求传教士本人实现文化转换,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依据中国的现实状况制定了以文化调和为主向,"合儒辟佛"的传教策略,其具体体现则是《天主实义》.在《天主实义》中利玛窦把天主教学说以儒生可以接受的形式重新包装,对基督教信仰做出一种调和的解释.证明古儒典籍之上帝即基督教之天主.利玛窦采纳的是一种相当宽容且带有弹性的文化视野,他自愿且顺利地完成了耶儒之间的文化转换.但利玛窦实际宣教的成功不能证明他在《天主实义》中提出的以儒证耶、以耶释儒的观点就是准确无误的."天主即经言上帝"之说在学理上仔细分析是不太可靠的,其结果乃是汉语基督教之"伦理化"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戏梦人生——论张爱玲《色·戒》与李安《色·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因李安电影版<色-戒>的上演引发诸多争议.本文以为,<色·戒>有两个层面的意义消解:个人主义的爱欲对革命和国家主义的正当性的消解;人生如"戏"对男女爱欲和生活现实的消解.小说冷静内敛、不动声色的叙述之下是反讽的灰色基调,突出的是小说家张爱玲对人性弱点和困境的冷静观察,对男女"心理事件"本质的洞察.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乐黛云先生八十华诞。乐先生1948年选择北大读大学,1958年被划为极右派,70年代回北大,后来教欧美留学生中国现代文学,结识薇拉促成1981年的哈佛之行,1982年去了伯克利大学,1984年秋毅然回国垦拓国内的比较文学事业,1985年创建北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