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听说书名原本打算用《浴足》,后来又定做《润身》。《润身》也好,《浴足》也罢,都好像充满了澡堂里的雾气,给人一种想看清却又看不清的憋闷感。一直在想为什么最后还是用“润身”来做书名,一方面这个颇为文气的词和主人公刘美好、包大平的“土气”好像有些出入.  相似文献   
2.
一、从重返“80年代文学”到重返“80年代电影”
  把80年代作为某种精神故乡,重返故乡以表达怀念,始于作家、学者的个人回忆,如张旭东的《重访八十年代》(《读书》,1998年第2期)、韩少功的《反思八十年代》(《天涯》杂志访谈录,1999)等。90年代末以来,这种零星的个人回忆首先在市场上被转化为一种怀旧消费,80年代的日常生活用品、服饰搭配以复古风的时尚姿态被再度消费,人们在橱窗里又看到二八大杠自行车、梅花牌运动衫、海魂衫、白球鞋、印有喜字的搪瓷杯、塑料凉鞋等80年代的标志性物品;近几年来这股怀旧风潮又叠加上了80后的怀旧记忆,80年代刚出生的他们如今也陆续步入而立之年,大批80年代的玩具、动画片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里:前者强调历史记忆,后者回顾童年经验,不同的经验建构在市场上被接受为同样的怀旧消费。同时,文学研究领域也出现了较为集中的“重返80年代”的研究现象:程光炜、李杨在《当代作家评论》(2005)开设了“重访80年代”专栏,借助知识考古学重新建构和考量“80年代文学”和“十七年文学”之间或承接或断裂的关系,程光炜出版了《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一书;另一边,在文化类图书中也催生了大量以80年代为主题的访谈、回忆录、散文集,如《八十年代访谈录》(%建英,2006)、《八十年代文化意识》(甘阳,2006)、《闪开,让我歌颂八十年代》(张立宪,2008)、《八十年代中学生》(任曙林,2011)、《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新周刊,2014)等。  相似文献   
3.
一、"青春"的烦恼 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明确的文学类别,诞生于20世纪的中国青春文学是一种文学样态的宽泛性描述.在百年中国文学史的每一个具体时段划分中,青春文学都呈现出了当下的时代氛围,从内涵上看往往侧重描述青年主人公在社会变迁中的成长和挣扎,抒发鲜明的情感和个性特征,倾向于呈现个人叙事和反抗.也就是说,20世纪以来的中国青春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考察时代主题和审美需求最直接的渠道,在艺术手法上往往也展现出超前性和引导性.  相似文献   
4.
由野村美月主笔竹冈美穗担纲插画的轻小说《文学少女》2006年在日本发行,随即便大受好评,获得了2009年读者票选的年度轻小说大奖,目前主系列全八卷已经完结.看似平凡的高二女生天野远子拥有一个惊人的特异功能——吃书,一方面吃书赖以为生,同时通过吃书来欣赏文学作品又是她最大的爱好,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少女”.主角虽是学姐,但叙述者却是一入高中就被怪学姐拉入文学社天天替学姐写“点心”的倒霉学弟井上心叶.故事就在学姐和学弟之间展开.  相似文献   
5.
创建于2005年的"糗事百科"(http://www.qiushibaike.com/,以下简称"糗百"),乍看起来和其他社交网站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无非就是秉承"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大家开心开心"的初衷,讲讲各自的段子.但这些看似寻常的笑料,既不同于传统笑话,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架构,又有别于精心编造的段子那么朗朗上口,只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糗事.网友通过书写、阅读和分享"糗事",让出糗这一原本很倒霉的事情成为了一种生活笑料.随后,网络上迅速蹿红的Rage Comic流传到国内,"暴走漫画"(http://baozoumanhua.com/,以下简称"暴漫")在青年人当中迅速流行开来.暴漫最大的特点是表情模板固定,画风粗糙,入门简单,人人都可以用基本素材配合不同的故事情境,"制作"自己的漫画.巧合的是,暴漫故事也大多是生活糗事,其简洁易做和简明易懂把糗事图像化.随着糗百和暴漫在热门手机应用的排名越来越靠前,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一种看上去很"糗"的亚文化正在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6.
1912年4月8日的《申报·自由谈》海外奇谈专栏上登了这么一篇文章,颇有意思。 男女易形之预言 巴黎有研究人类变化之博士名普莲者,终日刻意研究人类各部之进化退化,迄今已三十余载矣。其发明人所不能知者,已非一端,且一经发明无不表扬之证明之,并著书立说,以供众览,而各处学者亦无不倾心于博士。近闻博士又发明一种经验及其原理,并将其心得告于众人曰:  相似文献   
7.
一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里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Google可以有效预测流感。谷歌公司发现通过人们在网上检索的词条可以辨别出其是否感染了流感,就把5000万条美国人关于流感检索最频繁的词条和美国疾控中心在2003年至2008年间季节性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为了测试这些词条,谷歌总共处理了4.5亿个不同的数字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