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茶道之“七义一心” “中国茶道”涵盖着七种主要义理(即“七义”):(一)茶艺;(二)茶德;(三)茶礼;(四)茶理;(五)茶情;(六)茶学说;(七)茶导引(即茶气功)。“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即“一心”)是“和”。这就是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 “和”属哲学、美学范畴。“和”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融合以实现生存、幸福目标的朴素文化意识。“和”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但囊括了所谓“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充分展示出  相似文献   
2.
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广东省、府县志类》辑录了潮州志若干种,其中有《潮阳图经》,宋常祎纂(据《舆地纪胜》:“潮阳图经,郡守常祎序”);又有《潮州记》一卷,宋王中行纂(据《宋史、艺文志二》:“王中行潮州记一卷”)。  相似文献   
3.
潮州工夫茶:中国茶道的集中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工夫茶:中国茶道的集中体现□陈香白日本文学博士仓行洋为《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1992年11月版)撰《序》时说:“茶道是发源于中国、开花结果于日本的高层次的生活文化”。日本学者千宗室在其《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一书(南开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4.
潮州志考评     
地方志古称方志,或称志乘,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它广泛而详密地记录了地方的建置、沿革、疆界、山川、形势、城池、关隘、兵防、津梁、气候、古迹、学校、寺观、物产、户口、田赋、灾异、风俗、选举、职官、人物,金石、艺文等自然和社会史料。司马光称之为“博物之书”;郑兴裔则认为:“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所以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重典也”(《郑忠肃奏议遗集》)。  相似文献   
5.
茶道即人道——中国茶道思想分析陈香白一《周易系辞》由卦象的变化总结出“立象以尽意”的思想,强调了规范之美。人体本身就是“规范”之美的典型:其结构之稳定,让观者一眼便可辨清人或动物。人体规范之美即生命美,它是天生自然的,契合了天道自然。人体的这种“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对刘知几的今古详略史观的实质(贵和持中)和形成(受孔子和司马迁的影响)及其价值取向作出了考评。同时,据此对历史上“贵远贱近”和“详今略古”的处理原则作了批判,借以印证《史通》正确的详略史观。  相似文献   
7.
“昌黎旧治”坊,原位于潮州古城东府巷口(今昌黎路口);其建筑格局保持了早期华表加横梁的古朴庄重形式。该坊系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潮州知府郑宗古等为府治建,以作府级最高权力机关之标志。本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拆毁;今幸存横匾。  相似文献   
8.
去年十一月中旬,参加“中国历史文献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潮汕历史文献与文化学术讨论会”,感触良深。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颇大方面是体现于所保存的文献资料中。文献反馈学风,学风关系世风,世风表现素质。以什么样的精神产品(学术文化成果)奉献给自己的地区和民族,是评判知识界历史功过的最好依据,也是检验知识界  相似文献   
9.
该文阐述中国茶文化学者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德才架构,指出其应具《周易》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基本精神,识解宇宙以人为中心、知识以利世为准则之大旨,在茶文化研究中掌握阴阳和合、刚柔兼济之哲学理说,才能守持固正而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一潮州工夫茶较早见诸文字者,当推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其中包括烹法之源、烹茶器具、烹茶程序、烹茶诗文、茶种茶价诸项,虽嫌过于简略,却亦自见体系。颇能让读者窥其概貌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