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奏议,或曰奏章、奏表,失臣下写给帝王看的汇报、意见或建议,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裁。随着封建社会解体,它便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成为历史的陈迹,今天一般的青年读者对奏议比较陌生,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如果我们提到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清表》──它们都是奏议,很多人还是耳熟能详的。因为作为一种范文,上自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下迄清代的《古文观止》,乃至今天五花八门的古代作品选,几乎无一例外地加以选收。至于奏议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怎样,在历史上起过什么进步作用,有无文献价值、思想价…  相似文献   
3.
大约是在1976年,香港有一个人从“文化大革命”前修订的《辞海》未定稿中挑毛病,搞了一份《〈辞海〉错误一百例》,将它奚落一通。这篇东西发表在香港的一家报纸上。我们暂且撇开这位先生的深层用意不谈,单说他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就值得商榷。就算这所谓一百条错误都是事实,那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古往今来,任何一部工具书都不可能没有毛病,尤其是一部大型工具书,要从中挑出上百条,甚至上千条毛病,并非难事。例如《康熙字典》,在《辞源》、《辞海》问世以前,它几乎是流传最广的,直到今天,也仍未失去其存在价值。中华书局将它重印后,它依然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但是一般人都知道,它的错误是很多的,仅引用书籍字句方面的讹误,清代王引之就给它找出了2588条。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大约是1976年吧,香港有一个人从“文化大革命”前修订的《辞海》未定稿中挑毛病,搞了一份《辞海错误一百例》,将它奚落一通。这篇东西发表在香港的一家报纸上。我们暂且撇开这位先生的政治用意不谈,单说他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就值得商榷。就算这所谓一百条错误都是事实,那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古往今来,任何一部工具书都不可能没有毛病,尤其是一部大型工具书,要从中挑出上百条,甚至上千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