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初中几何第三册中的一处错误赤峰市元宝山古山镇中学尹德新喀喇沁旗西桥乡中学高信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几何》第三册(1994年10月第1版)第189页“想一想”中提出问题的结论是错误的。想一想问题是:如图,如果的周长为20πcm,A、B的...  相似文献   
2.
高信 《今传媒》2003,(1):80-81
一个偶然机缘,见到这本名为 《人民木刻》的画册。1949年12月,陕西省三原县中学木刻研究会出版的这部会刊,问世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可惜,从未被人提起。  相似文献   
3.
理论的价值在于明确行动的旨归、改善行动的技术、提升行动的境界。新时期以来,国外广告著作的引进是一道独特且具有重要价值的传播景观,在我国广告发展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广告业界的职业自信、经验启发、行业规训,广告学界的思想启蒙、知识养成与理论引导,对广告教育的观念变革、经验参考、填补空缺等,都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借鉴意义。对国外译著传播价值进行思考的意义:一方面,可以适切性为视角全面梳理总览其传播价值;另一方面,也可深入盘点其理论与我国广告理论及实践的疏离性,强化我国广告学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知。  相似文献   
4.
高信 《出版史料》2007,(3):65-68
孙福熙五年“书装”路 鲁迅先生一生重视书籍装帧工作,除身体力行,以为表率之外,又关心培养支持年轻的书装艺术家,孙福熙、陶元庆、司徒乔、钱君匐四位就是曾面聆謦款,屡承教益的艺术家。四位之中,孙福熙先生与鲁迅先生的关系颇为特殊,先是往还甚密,再是遽然疏离。其后,已经跻身书装艺术界的孙福熙先生却又移情美术教育和编辑工作,而告别了书装艺术,时代环境和个人际遇也真是难测。  相似文献   
5.
单演义先生是不应该被遗忘和冷落的。 在陕西,在大西北,原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单演义先生自50年代始,90年代逝世,40余年间,矢志不二,坚忍不拔地热爱鲁迅,学习鲁迅,研究鲁迅并推动鲁迅研究队伍的建设。全国解放之初,41岁的单先生放弃了庄子研究改治鲁迅研究,并把鲁迅来西安讲学这一段历史的资料收集、整理、研究作为重点,先后出版了“鲁迅讲学在西安”(195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鲁迅在西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就听说南京图书馆的纪维周同志在着手编辑鲁迅研究专著书目这样的工具书了。我当时觉得,纪维周同志担当此任,是最适当的人选:早在50年代初,他就在报刊上发表短文,对鲁迅生平、著作进行介绍,30多年来,未曾少懈;他又在图书馆工作,查阅资料更比馆外人方便得多。因而,我相信这部书是能够编得好的,对《书录》的问世,不胜企望。当然,在相信与企望的同时,我也有点殷忧:自1981年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以来,鲁迅研究专著的出版,无须讳言是跌入了谷底了。当此之时,这样的工具书,出得来  相似文献   
7.
曹靖华同志,原名联亚,1897年生于河南省卢氏县。他早年投身革命,戎马倥偬,后来又在苏联执教有年。曾翻译过绥拉菲莫维支的《铁流》、卡达耶夫的《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A·托尔斯泰的《保卫察里津》、费定的《城与年》、瓦夫希列夫斯卡的《虹》等,是我国最早介绍苏联文学的作家之一。二、三十年代,曹靖华同志与鲁迅先生结成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函件往返、购买书画、绍介稿件、纵论革命,互相鼓舞,在无产阶级文学战线上做出了很大贡献。全国解放后,曹靖华同志在繁忙事务之余,致力于散文写作。他的散文取材广泛,文笔潇洒,结构致密,“如地方风习、街头景色、往事回忆、感想述怀,以及天上地下,古往今来……总之,凡有助于培养读者爱国主义热情,提高社会主义、共产主  相似文献   
8.
同志为友     
六年前,偶尔从《光明日报》上看到《编创之友》改名《编辑之友》并公开发行的一期的“要目”,出版单位是山西人民出版社(后另立书海出版社)。这信息使我振奋和惊异:全国共有多少编辑人员,不得而知,估计人数总是很可观的吧!然而,几十年来,以编辑为读者对象的刊物,恕我孤陋寡闻, 却是少见得很,这《编辑之友》或者可算是第一家。而这《编辑之友》的出版编辑处,却是山西,我想,一定有一批热衷于编辑学研究的同志结集于斯,志在为中国编辑学的研究与发展进行筚路蓝缕的工作了。其魄力和胆略,自然令我钦敬。我是搞中国现代文艺研究的,对编辑工作也有兴趣,所以,对这《编辑之友》顿生好感,于是写成两篇谈二、三十年代有功于现代文学的两位编辑家的短文,取名“书与人漫  相似文献   
9.
不算情书     
高信 《今传媒》2004,10(2):40-41
  相似文献   
10.
高信 《广东教育》2006,(9):70-70
曾经有一个哲学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围绕着这个命题,很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他们的心都在“流浪”、在寻找,有时很迷茫。不知自己在找什么,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的心流浪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很多人被淹没,也有些人最终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个位置到底是什么?只有心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