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去年,连续5年新闻报道工作落后的济南军区某高炮旅终于摘掉了落后的“帽子”,跨入了集团军先进单位的行列,并受到通报表彰。报道员们感慨地说:“‘这此成绩的取得与旅党委的关心支持是对不开的。”“你等着,我去接你”今年初,报道组邵长城干事去一营采访一起突发事件,一直到晚上10点多。这时,天下起大雨,政治部主任秦树堂电话打到一营,当听说邵干事准备徒步返回时,他说:“你等着,我去接你。”驱车10公里赶到一营。由于雨不得大、车灯光线弱,秦主任就下车打手势引路,整整走了50分钟才赶回营区。“报道组,我提供几个线索”旅…  相似文献   
2.
扬子江畔,风景如画。20多年前盛夏的一天,湖北浠水一个空旷田野上,大群孩子撅着屁股捡稻穗。捡得最多的名叫龙六清,他已将鼓鼓囊囊的花书包放在周老师的面前。远处云蒸霞蔚,碧空如洗,优美的田园风光深深吸引住了周老师。回头望望汗水涔涔的龙六清,他触景生情,灵感迸发,猛地抓住小六清的手,无限关爱地说:“小龙,把名字改一改,叫龙云飞吧?多动听!”当初那个孩子怎么也不会料到,十多年后龙云飞这个名字,会频繁地涌入天南海北官兵们的眼帘,他发表的千余篇作品中,会有80多篇获奖;就拿近几年来说吧,他每年在中央级报刊刊…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20日4月1日,《解放军报》连续刊载了11篇系列现场见闻《追踪焦裕禄的足迹》,在军内外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稿件在采、写、编的过程中,力求做到选题出彩,立意出新;视角独特,取材求新;故事新颖,结构创新;标题鲜活,文风清新。  相似文献   
4.
龙云飞是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新闻干事,每年在中央级报刊刊稿一百多篇,连续三年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特约通讯员,连续六年被济南军区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登高望远处 作为新闻工作者,谁不想年年挖掘出和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大主题,谁不想岁岁拿出与群众心声共同激荡的黄钟大吕之作呢?徐洪刚、吴国良、邬援军、傅健安、仲米辉、孙高山等重大典型以其强烈的时代特色、鲜明的个性特点,为新闻界同行所津津乐道。回顾龙云飞参与采写的过程,颇能给人一些启迪。 “追求高尚人生的好战士”吴国良,为抢救地方群众牺牲的第二天,龙云…  相似文献   
5.
提起“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妇孺皆知。可是,你知道谁是最先让徐洪刚走进亿万人民心中的“幕后英雄”吗?他就是第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获得者——驻豫某集团军宣传处副处长梁万魁。今年5月,济南军区司令员钱国梁、政委徐才厚签发命令,给他荣记二等功,对他多年来在部队新闻工作中作出的贡献给予褒奖。 把讴歌时代主题视为神圣职责 要认清和把握所处的伟大的时代精神,就必须认清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汇成的生活主流,深入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把握新时期广大官兵在为国家创造和平稳定环境中体现的崭新风貌。 为了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梁万魁对开会学习、读报看文件和每日的《新闻联播》情有独钟,他认为这是了解上情的触角,而他把深入基层视为工作的触角。两“角”并同,耳聪目明,两“角”偏用,就“春江水暖鸭不知”了!近5年来,梁万魁先后与同事们组织采写了徐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份,驻豫某高炮旅报道组三位同志下连队蹲点采访回到机关,机关浴池关门,后勤部长吴玉琦听说后  相似文献   
7.
一场风波     
到入伍第三年我才突发奇想,要给军报投稿。当时军报刚做尝试,版面上都有编辑的名字,我便一天一篇给编辑寄稿子。一个月后,有位编辑给我回了信。拿着印有“解放军报社”几个鲜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我心花怒放,高兴得跳了起来,心想肯定中摘了。故意拿着信封在战友面前走了两趟,战友们把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等拆开信才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信不长,编辑说我以后寄稿子不要再寄给他,要寄给通联处,由那里统一分发,还说了些注意研究报纸多看书,多向新闻干事请教之类的安慰话。我的脸火辣辣的。这件事立刻成了一场小小的风波,有些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