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父亲的“麦钓”伴我度过了贫困而艰苦、幸福而难忘的童年。每每想起,总使我心潮难平,将我的思绪带回到我的童年时代……  相似文献   
2.
3.
看“滩簧”     
《江阴市志》上说,"滩簧"是锡剧的前身,约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主要调式为簧调,是农民劳动之余哼唱自娱的山歌小调,后形成坐唱形式。当时,江阴唱滩簧较知名的有陈  相似文献   
4.
年轻人有股蓬勃向上的朝气,一个单位,只要有了年轻人,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今天我想要说说我们局里的年轻人,他们抱成一团、凝成一股劲,朝着同一个目标奋力拼搏的时候,不由地让你感动、让你钦佩、让你觉得不说不痛快……  相似文献   
5.
正我与档案工作结缘纯属巧合。对于我这个在乡镇机关干了26年,平时惯于农村工作的一般干部来说,做梦也不曾想到会走进档案工作的阵地。一个偶然的机会,组织上将我从乡镇调到市档案局负责办公室工作,从此便与《档案与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办公室工作虽不像其他业务部门那样,需要档案工作的专业知识,但作为一名办公室的负责人,总不能连档案工作的皮毛都不懂吧,更何况平时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天天要接触一些具体工作,每年还得写全局性的工作计划和总结等。怎么办?半路出家当和尚——一切从头开始学。一方面参加局里举办的档案工作培训班,向单位同事虚心求  相似文献   
6.
母亲几乎一生以织布为业,与铁木织机为伴。农村改革之前,就是农忙季节的一点休息时间,母亲也要抢时间上织机踏几脚,当生产队长的上工哨子一响,又匆匆地到田头干活。晚上睡觉前也织一个半小时的布,直到精疲力竭才上床。母亲织布为家里增加了微薄的收入,改善了一点生活。几十年的织布生涯使母亲与铁木织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难得空机,  相似文献   
7.
翻开《江阴市志》,有这样的记载:1968年7月25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至1969年7月,全县有老三届(66、67、68届)高中毕业生共5813名,全部动员去农村插队插场务农,其中600人插队至吴江县农村。1971年,又800名知  相似文献   
8.
姐姐的纺车     
“嗡嗡……嗡嗡……”纺车的声音像蜂鸣,像哼歌,很有节奏,很是持久,像一支不老的歌。这是大姐在纺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