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传统重阳文化的形成,和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及早期原始信仰有关,重阳文化在其历史发展流变过程中,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功能,尤其是在和礼文化结合后,报本反始的敬老功能得以在节日中深化。此外,传统重阳节又是一个诗意和休闲的节日,无数文人雅士构筑起的重阳诗性文化,代表着中国人闲逸旷达的人生观。这一特点与春节文化、清明文化或端午文化之功能均有所不同。今天重建重阳等节日文化,必须注重原有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2.
1 .播江离与滋菊兮 ,原春日以为糗芳———菊花供餐菊花 ,由于其色彩艳丽 ,姿态幽雅 ,清香宜人 ,再加上凌寒开放的特点 ,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 ,由最初的野菊花 ,经过长期的选择和杂交 ,逐渐培养成千姿百态的艺菊。然而 ,菊花能与梅兰竹并称四君子 ,共同构成一种文化景观 ,却也与它的实用功效有关。因为一个非常强调“人伦日用”的民族 ,它的审美爱好与思维习惯必然会和伦理和实用紧密相联。杨维桢的《黄华传》曾用寓言的形式 ,拟人的手法 ,让松树和菊花互较短长 ,而他们所引以为豪者 ,都在实用价值方面。菊花的食用价值 ,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3.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是处在千年之交的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之交,东方国家的先进知识分子,震惊于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开始引进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到了本世纪下半叶,随着东方的逐渐崛起,东方社会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4.
5.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广保家卫国的功绩和其悲剧性的经历,让后人感慨良多,文章对统治阶级赏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命运弄人的揭示极为深刻,但司马迁在塑造李广忠勇形象的同时,其实还对其性格上的缺点进行了批评,并暗示这些缺点也是造就其悲剧人生的原因之一。但后人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常常忽略了这一点,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和司马迁在谋篇布局上的有意为之有关。  相似文献   
6.
梦窗词,素以难读难解著称,历来有“碧窗宿雾濛濛”的感叹,因而在对其评价问题上,便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誉者以为:“梦窗词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讠比),为北宋之浓挚。”又云:“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竞春,非若雕瓋蹙绣,毫无生气气。”贬者则以为:“南宋到了吴梦窗,则已是词的劫运了。”  相似文献   
7.
"七夕"节俗在农业社会的存在,既有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基础,也有着调节爱情与工作关系、密切夫妻情感、安慰人心以及崇尚劳动、尊重手艺等实际效用。在实体工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社会人群频繁迁徙的今日中国,传统节俗中的美好价值观和人生观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七夕"节俗中的传统婚姻观和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就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将这些传统节俗功能予以创造性转化,对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有帮助的。此外,在七夕节俗仪式由私人仪式转为公共仪式的大背景下,借鉴日本的民俗祭典仪式并利用戏剧这种文艺形式,完成七夕节俗的现代重建,可以在保留七夕精神的基础上使其更符合时代潮流,以帮助现代人提升情感调节能力,更好地面对恋爱、家庭、事业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