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意义]对特定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进行识别与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前沿技术研发和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 /过程]引入超网络结构表征技术实体间的多元共现关系,利用超网络嵌入技术自动生成融合结构特征和属性特征的技术节点向量并通过模糊聚类得到技术集群,构建基于超网络结构的局部中心性、半局部中心性和全局中心性等度量指标,以识别每个技术集群中的核心技术节点。[结果 /结论 ]以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领域为例,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结果显示化学吸收、膜分离、固体吸附和低温分离等技术是该领域的核心技术,有助于我国合理配置资源、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以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国内外开放出版领域的充分调研,阐述开放科学对学术交流体系与机制演变的推动作用,着重分析总结学术出版模式的历史演进、发展更迭与演变规律,提出适应开放科学时代需求的元出版理念,以适应学术出版的发展演进与模式转变态势。基于“元出版”概念,提出了元出版平台建设思路,以推动建设科学共同体主导的、融合多样化出版内容、实现多维度内容关联、聚合多元参与者、支持科学成果再集成的开放科学学术出版新范式。按元出版平台的设计思路,建成包含结构化出版物引擎、同行评议子系统、开放出版子系统、知识发现子系统和学术交流社区子系统等5个模块的元出版平台MetaPub。元出版平台是与开放科学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具体实践,将在科学共同体开展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鉴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中第一工作组(WG I)的研究报告(IPCC-AR5-WG I)与科学研究的关联性更强、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通过科学计量法,利用描述性统计、空间分布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IPCC-AR5-WG I的施引文献的时序、区域、机构合作以及主题领域等特征,以揭示其学术影响力及扩散情况。结果表明:IPCC-AR5-WG I在154个国家和地区的施引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出现爆发性增长;施引量最多的为美国、中国和英国,以美国、中国和欧洲的机构为代表形成了三大合作群,其中中国施引机构合作群的合作强度更高;施引文献广泛分布在182个学科领域中,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影响的趋势;其包含扩散爆发期、突破发展期和交叉融合期等3个时期的学术影响力扩散主要分布在气候变化影响建模、温室气体排放与监测、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遥感与极地气候变化四大领域,相关研究主题也呈现出由广泛到聚焦、由分散到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