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是报刊的旗帜,它最应该被最广泛的读者所接受,同时因为文章的重要性也最应该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分析时下一些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却有三种类型极易被读者拒绝,因此这三类言论文章很难发挥其作用。这三种类型的社论、评论员文章便是:领导讲话型、文件会议型、学者论文型。 领导讲话型社论文章广见于党报党刊,主要是配合节日或当前中心工作而发。这类型的文章文风概貌是:一脸严肃,满纸正经,空谈空写,官僚嘴脸。 这类文章的作者一般身居不同程度的领导地位,他们说话办事。举手投足处处体现出官长风味,  相似文献   
2.
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就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围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一目标,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在新闻报道中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党报  相似文献   
3.
4.
5.
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就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围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一目标,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在新闻报道中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党报的亲和力明显得到提高。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量模式化的政务新闻仍然盘踞在各级党委机关报纸的版面上,这些新闻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僵化的结构、官化的语言、死板的文风、空洞的内容,拒读者于版面之外。  相似文献   
6.
黄颂明 《青年记者》2008,(14):65-66
党报政务新闻传播效果有待提高几乎是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以什么样的形式承载政务新闻可能更好地被人们接受呢?胡锦涛同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可以作为形式的总原则:"言之有物,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切忌八股习气.""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宣传教育".这就可以理解为:党报的政务新闻要切实放弃带有浓厚八股气的模式,使用群众语言而不是"官话",使用符合群众阅读习惯的方式去报道有实在内容的事实,做到简短、深刻、及时、生动.  相似文献   
7.
从传播效果角度讲,标题应是新闻的灵魂。观察时下的报刊,我们会发 现口语化的标题正由原来的“偶尔一试”逐渐变得“时常可见”。 现下,各类报刊的各种体裁作品频繁使用口语化标题,但这中间以晚报的消息类作品居多。羊城晚报今年春节前后大量作品采用了口语化标题,如《举着招牌收购机票 为的是报销三千元旅游费》。《羊城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拜年兴讲仔女读书》。《车臣叛军要打游击  俄军方说那是“虚张声势”》。北京晚报的口语标题也很常见。如《美国跟俄罗斯叫板:你玩不起,我玩!》,《威廉王子与“老爸”不和》。新民晚报亦如…  相似文献   
8.
文学副刊作为党报的艺术载体其生存规律亦与此相似。当我们注目文学副刊的兴衰之时,总会探索与之相匹配的历史背景,在二者之中找到其必然联系。我们很容易将思想潮流、权力制约、价值评价尺度视作气候因素来强调其对文学副刊作品的影响,却容易忽视生态环境中重要的另一个因素——土壤,即作为文学作品终极消费的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