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用语准确,可以使文章增色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不仅会搞出笑话,甚至还会闹出官司。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用语准确呢?在通常的情况下,要注意和把握住以下四点:追根求源,准确地陈述事实准确地陈述事实需要作者追根求源,下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功夫,准确地核对事实真相,真实地将客观事实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新华社原副社长李普,一次在撰写一篇关于刘伯承元帅的特写时,就遇到这样一件事:刘伯承元帅24岁在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中,失去了一只眼睛。传说  相似文献   
4.
读书写作,往往涉及到人的姓名。特别是新闻报道写作。对于编辑记者来说,为了提高新闻稿件的写作质量和报纸的质量,弄清这些容易读错、写错、用错姓氏的来龙去脉,正确地掌握它的用法非常重要。   一般的情况下,造成姓氏读错、写错、用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字多音出错,二是字形相似出错。这里选择了 13个在读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的姓氏,从姓氏起源的角度来一一剖析之,彻底地弄清这些姓氏的来龙去脉,以便了然于心,杜绝发生错误。   仇:仇字有两个读音, chó u(仇恨的仇)和 qiú(求)。用于姓氏时,读作 qiú,不可…  相似文献   
5.
龚晓飞  郑群哲 《大观周刊》2012,(45):164-165
如何做好借贷记账法的讲解、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是广大的会计教育工作者和会计专业的学习者首要解决的问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借贷记账法的学习及教学中应把握的要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因为中国没有颁布《新闻法》,所以,法律上没有规定新闻记者到底有多大的采访权限。而对采访对象来说,他的权限却大得要命。他要想将你拒之门外,可以找到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但在通常情况下,其正当拒绝记者采访的理由莫过于以下几点:1.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2.涉及对他人的评论会带来不良反映和陷入诉讼;3.违背采访对象的意愿;4.不知情。 当然,采访对象还可以找出许多正当的或不正当的理由,来拒绝记者的采访,比如时机不成熟、有负面影响、会给工作造成被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完成报社交待的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国内不少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频频惹上官司,有的还连遭败北,让人感到烦恼不已。细究其败因,往往出在拿不出证据证明没有侵权这个关节点上。因此,新闻从业者研究证据,强化证据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何谓证据?所谓证据是个法律用语,是指法官据以认定案情的材料。通常在审判案件时使用的证据,包括证人的证言、物证、被害人的陈述、被告的供状、鉴定结论等,因为这些证据是一种可见载体,能够在某一方面记载和再现曾经发生过的事实。新闻记者从事批评报道,要求掌握的事实证据,是指能够证实自己所报道新闻事实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新鲜一议     
“新鲜”二字,常作为评判文章、新闻报道优劣的基本标准之一。然而何者为新鲜?愚以为新鲜乃清新而鲜活之谓也。新者,与陈、老旧相背,一般指现实中没有出现过的,或者曾经出现过,但经过改造而变化发展了的事物或现象。鲜者,少也,明亮也,鲜美也。由此可见,所谓新鲜,就是指文章或新闻报道有清新奇特的语言,活泼鲜美的形象,深邃新颖的思想蕴涵。而人们用新鲜二字作标准,去评价  相似文献   
9.
报社杂志社天天要编印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天天要播发新闻,每期少则几万字,多则十几万字乃至几十万字,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因此在遣辞用语、逻辑思维、事实陈述、科学知识、检查校对等环节问题上免不了要出差错。如果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把关不严,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差错。一旦差错即成,将给自己、单位和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轻者会闹出一些笑话,损害媒体的声誉形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趣趣或称趣味,是个传统的文论概念。它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的诗论家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盛唐诸公一唯在兴趣”。明代思想家李卓吾继后则进一步阐明了趣的旨意.他在评《水游》第53回时说:““—一《水公》文字当以此回为第一、试着种种摹写处,哪一事不趣,哪一言不趣。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请入黄周星把“趣”的意义总结得更为明白:‘“今人遇情境之可喜者.辄回:有趣,有趣!则一切语言文字未有无趣而可以感动人者。”他们这里说的趣,我们可以理解为由作品情趣而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近代学者梁启超曾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