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民间故事是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口头文学,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窗口.中国民间故事史是中国民间文学史、文学史和文化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大量采录当代口头文学资料的时候,国内外尚未有人对见于历代典籍中的民间故事书面文本及相关材料进行全面梳理,由此而缺乏对民间故事的渊源、发展、演变所作的宏观考察,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乃至中国文化研究中的一种缺陷.  相似文献   
2.
非遗时代的民俗学似乎正在进入疲软期,民俗学对于非遗保护现状的研究和反思未能有效推动学科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非遗本身是国际话语与当下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需求互动的结果,然而,国内的非遗研究却很少进行国际比较,也较少借鉴国外前沿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非遗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缺乏总体把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遗研究和非遗保护的新思路的展开。在这种情形下,借鉴国外的批判性遗产研究成果,可能成为非遗时代民俗学走出瓶颈的必要步骤。另一方面,借鉴国际学界关于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基本理论,并不等于脱离当代中国的语境来思考问题。恰恰相反,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基本理论有助于我们将研究对象相对化,不再纠结在"遗产好不好",或者"遗产保护好不好"的问题上,而是更清醒地认知遗产政治当中不同主体的行动逻辑,更好地思考作为文化实践过程的遗产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间故事是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口头文学 ,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窗口。中国民间故事史是中国民间文学史、文学史和文化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 ,在大量采录当代口头文学资料的时候 ,国内外尚未有人对见于历代典籍中的民间故事书面文本及相关材料进行全面梳理 ,由此而缺乏对民间故事的渊源、发展、演变所作的宏观考察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乃至中国文化研究中的一种缺陷。可喜的是 ,在新旧世纪之交 ,湖北教育出版社于 1999年 9月出版了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学专家 ,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的专著《中国民间故事史》。该书作为中华社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