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来信。在这封信里,这位教师提出了一个如何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问题,值得大家重视和研究。我们特就这个问题,约请了几位同志,谈谈自已的看法,现在也连同这封信发表在这里。希望教师和读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根据自己的体验,各抒所见,畅所欲言,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学习了共青团三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少年先锋队工作、开展共产主义少年儿童运动的决议以后,得到了很大的鼓舞,明确了不少问题。首先,我认识到在少先队工作中一定要坚决地、忠实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毛主席指示我们:“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不渝的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我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的教育必须为无  相似文献   
3.
解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五爱”教育中就有“爱劳动”一项,1958年以后,又把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我校多年来对劳动比较重视,组织学生参加了饲养、种植、绿化、卫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的劳动实践,多数孩子也学到了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但是有一次,我们要学生讨论“我长大了干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时,却有一部分出身于工、农家庭的孩子,嫌父母的劳动既脏又累,没有“出息”。他们只希望读书升学,将来能做“轻巧”的工作。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轻视体力劳动和害怕体力劳动的思想呢?我们分析,主要是我们虽然重视了劳动内容的安排,却忽视了劳动意义的教育;虽然组织了校内劳动,却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接触劳动人民。因此,孩子们虽然在劳动,却没有提高对劳动的认识,没有真正培养起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因而也没有把长大了当  相似文献   
4.
近来中学语文界的许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问题,我以为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容我就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发表一点管见。一个人上了十一、二年学,到高中毕业还不会写文章,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应该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败。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不少人对此司空见惯,或怨天尤人,或束手无策。如果说“四人帮”统治时期中学生作文的弊端是‘假,“大”“空”,那么,当前中学生作文的症结是枯、陋、慢。内容的空乏,文辞的枯瘦,可称之为“枯”。即使是一些洋洋数千言的文章,挤掉水分也就所剩无几了。“陋”即所写内容浅薄,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没有中肯的说理,没有令人信服的论证,常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