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9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六年制教材,现将有关编写意图的几个问题说明如下.一、虽然学制不同,教材不同,但全国小学生的语文程度应基本一致,因此五、六年制毕业班的教学要求是相同的.两套教材除了少量课文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做些调整,六年制教材增加一部分新课文外,编排体系也是相同的.这样处理,便于教师掌握教材,积累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二、教材的编选要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当前,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一是内容上要注意开阔学生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东西要让学生知道,但更要注意介绍新事物;不能只讲身边琐事,而  相似文献   
2.
回顾三十五年来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可以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只有改革,才能前进。 1949年全国解放,摆在教材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供应新的课本来代替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课本。新课本指导思想的根据,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教育工作从总的方面来说,是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将于1986年春季全部出齐供应。这套教材和五年制教材教学要求是相同的,编排体系也是相同的。目前我省六年制学校虽多数采用省编教材,但省编教材的体系也接近部编教材。为此,我们转载人教社小语室何慧君同志的这篇介绍,目的在使我省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学习和领会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有助于大家掌握教材,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规定,在1—5年级的语文课时内,每周各安排一节写字课。《写字教材》就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对写字的要求而编写的。为了帮助教师了解这套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们对这套教材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化学课要培养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是化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运用教学规律,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发现法的运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规定,在1—5年级的语文课时内,每周各安排一节写字课。《写字教材》就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对写字的要求而编写的。为了帮助教师了解这套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们对这套教材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1983年秋小学三年级的写字课使用钢笔字第一册教材和毛笔字(仿影)教材;四年级的写字课使用钢笔字第二册教材和毛笔字(临帖)教材。钢笔字、毛笔字间周上指导课,每册教材用两个  相似文献   
8.
通用教材小学语文课本在若干课之后编有基础训练。这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基础工具的重要训练。首先,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可借助复习防止遗忘。在基础训练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到的知识不断得到巩固,为掌握语文基本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往往是局部的、点滴的,学生在基础训练中,把学到的点滴知识综合运用,通过各种归类、比较,从中初步懂得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自学能力。第三,基础训练还可以通过各种练习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等能力,使智力得到发展。为此,基础训练的编排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既要与课文紧密联系,又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基  相似文献   
9.
复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运用得当,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视复习,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滥用复习,也会对学习起到不好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理解复习的作用,知道怎样进行复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从1984年秋季开始供应第一册和第三册,1985年春季将供应第二册和第四册。目前正在编辑中的第五、七、九、十一各册将于1985年秋季供应。第六、八、十、十二各册将于1986年春季供应。各册的教学参考书也将和相应的课本同步供应,到1986年,采用五年制的学校可以使用全套的五年制教材,采用六年制的学校可以使用全套的六年制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