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倪莉芳 《小学生》2011,(6):52-53
多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重认知轻情感,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而在国外,以德国的奥尔夫、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为代表的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形成与传播,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音乐具有不具象化的特征,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视听联觉机制,让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感官触动。为实现视听联觉的有效应用,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多元情境、活用教学道具、介入旋律色彩、启动音乐演绎、引入情感主题等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视听联觉。  相似文献   
3.
倪莉芳 《小学生》2010,(12):58-59
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表现力的有效手段。题材丰富、内容健康、风格突出的歌曲,富有表情的歌唱,最能感染教育学生。但因传统音乐审美、环境、传统合唱教学指导思想、现行音乐教材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忽视了合唱这一重要内容,学生对合唱不了解或不感兴趣,造成了合唱成为音乐教学的薄弱环节。然而,合唱教学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