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黄春明是台湾成名较早的乡土作家,在文学史上处于鼎新革故的重要地位。他的小说,以台湾中南部城镇生活为背景,以工商社会的复杂矛盾为主体,全方位透视台湾人民抗挫折观念的本质内涵,并将这种精神品质,作为华夏民魂中最具生命力的基质,极力加以维护和阐扬,同时精确揭示出抗挫折意识的历史新动态。小说的总体构思,超越了地域风情画的老套路,开拓出台湾小说回归本土后的一代现实主义新风,为中国当代心理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他的艺术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林海音女士已辛勤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在大陆边沿的作家群落中,她德高望重,处于九鼎大吕之位,这是因为她无私无畏,勇于为世界不幸的妇女儿童献身,为台湾命运乖蹇的乡土作家献身,为提携文学的新生代献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她同赖和先生一样,堪称为台湾现代文学的“奶母”。  相似文献   
3.
琼瑶、亦舒的言情小说,梁凤仪的财经小说,以其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主人公悲欢离合的感情纠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作品风靡大陆。她们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般读者对优秀通俗文学的普遍渴求。三位女作家的作品,在情爱观、婚姻观上表现出了对女性自立自强的呼唤。亦舒、梁凤仪更是抨击和揭露了工商社会对情爱生活的异化和摧残。她们的作品,在内容上虽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但作者主体情致的诚挚介入,掩盖了作品的纰漏。当然,与纯文学作家相比,她们的作品在社会的深刻性和现实性方面所表现出的肤浅,却也是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高阳历史小说的创作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与其人生经历同步的民族现代发展史上几次反历史潮流的撞击,因而系有所为而命笔。高阳的历史小说创作成就斐然,并积累了多方面的弥足珍贵的创作经验。“纪事珠”式的创作方法以及矛盾冲突非戏剧化、非贯穿性的新体式即是他极为有益的尝试;但其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出的超人创造历史的尼采式视角,帝王将相中心论的选材特征,对于民族奴役和阶级压迫的暧昧态度,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疏于科学评鉴,道德文化批判淡化与历史和社会批判乏力等倾向,以及表现形式的种种缺失也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5.
“秋天的后半夜”琐谈西北师大中文系党鸿枢“秋天的后半夜”,鲁迅先生的新文学名作《药》,以这样通脱清峻的“定场句”,拉开了辛亥革命悲剧故事的序幕。这篇表现深切、格式特别的小说,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堪作弥足珍贵的精品。鲁迅学者早就指出,这篇作品围绕两条行为...  相似文献   
6.
在话剧创作的园地里,武玉笑巳辛勤耕耘了三十四个春秋。正如一位与他合作多年的剧作者所说:“他把他的心血和厚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革命的话剧事业”。他的作品,扎根于边疆现实变革的底层,应和着时代前进的足音,服务于缔造和睦昌盛的民族大家庭的目的,反映了他独特的生活感受。因而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明晰的印象,成为一代新人的“生活教科书”和“知音”。可以相信,《武玉笑剧作选》的付梓问世,必将为青年一代增添新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阳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小说的特殊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三个方面,概括分析评价了高阳的历史小说创作,在充分肯定其创作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的小品文创作始自1940年,这年他在抗战大后方重庆,应文化同仁刘英士之邀,以“子佳”为笔名在《星期评论》发表散文随笔,栏目标为“雅舍小品”。此后受龚业雅的支持鼓励,将起始至1947年撰写的短文34则编为一辑,以《雅舍小品》为书名印行。不料连续发行五十余版而锐气未减,创中国现代散文出版发行最高记录。后经时昭嬴译成英文,编为中英文本,由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发行,影响迅速遍及北美和东南亚,国际读书界颇有争读争议之势。梁氏在庆幸之余,也倍加努力笔耕,赴台之后,相继完成《雅舍小品续集》、三集、四集和合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