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  相似文献   
2.
近日有文章说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宜作初中生、高中生学习的范文,这个观点确实新颖,但未必能得到大众的认可。理由很简单,一是读过鲁迅先生作品的人终生难忘,二是教师皆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很有讲头(文化内涵很丰富)。建国以来,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与深入,探讨人文精神在不同时代的表现与意义,已成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如今教学参考书对课文只作了整体感知,摘录了部分有关的文章以补充,这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探讨空间。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关于“乌鸦”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魔武双修"是我国玄幻小说写作的一大现象。我国玄幻小说的"魔武双修"无疑是中国传统武侠与西方传统骑士的杂交,是我国文学青年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的一种自我释放。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语文教师讲解时大多一语带过,认为与《采莲赋》的引用一样是以“闹”、…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探索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电影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胆探索景象。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扛起了反叛传统创作理念、创作原则的大旗,在审美观上追求真实,在哲学观方面对人进行深刻的剖析,表现出自在、坦然的生命意识,在创作原则方面,大胆地强化观念、细节、造型,淡化主题、情节、人物。这种探索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银幕时空,就探索创新而言,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作为电影——这种大众的艺术,过分追求创作主题的哲学理性、创作手段的主观个性,而失去大量观众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6.
位于湖北枣阳鹿头镇的雕龙碑遗址是一处原始氏族部落遗址,距今6200—5000年。该遗址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大量尚属全国首次发现的遗迹、遗物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新资料,在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人文精神(环境和预防医学)、旅游业等方面均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融合使中国文化出现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电影文化脱离了政治教化,电影媒介变成了一种娱乐手段。本文即对我国新时期的影视文学现象做出解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