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翻译常被人诟病,甚至被认为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进展最为滞后的方面“.本文认为,教材(特别是初级教材)中的生词翻译,其主要功能是在概念意义上帮助学习者理解,不能要求翻译承担“解决学习者语言表达问题“的责任,对翻译的不少批评其实都起源于对翻译功能的过高要求.本文指出,教学目的和侧重点不同,翻译时就会采用不同的原则,依据目的语规则是一种做法,依据母语规则是另一种做法;原则的不同会引起译文质量以及学习者心理感受的差别,但这些差别也许和学习效果的好坏并无直接联系,比较别扭的译文也许更容易引起学习者对相关目的语知识的注意,从而促进习得.  相似文献   
2.
多样性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核心特征之一,学习者、教师、学习环境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具有这一特征。这是构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时必须面对的现实和挑战。遗憾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多样性问题及其在理论上的意义。本文以多样性和教学法以及教材编写的关系为例说明,对多样性的深刻理解,有助于解决理论建设当中有争议的问题,有助于推动学科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料编选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语料编选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讨论语料编选原则的文献虽然不少,但论及原则之间关系的文章则罕见。本文以语音训练语料的选择为例,试图说明:即使只有两条原则,它们之间仍然可以有主次之分。原则地位的改变,对极端(即最佳或最差)语料没有影响;对中间语料的影响则比较大。因此,在讨论原则之间的关系时,不能仅仅依靠极端语料来立论,而应该同时把中间语料也考虑进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答管春林(2008)对刘颂浩(2006a)的批评。文章首先澄清几处事实,然后就字本位教学法和词本位教学法的关系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二者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之所以缺乏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主要原因出在管理方面。要想创建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改变的,也是管理机制。本文设想,应充分利用二语环境的文化和语言人才优势,把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由教学主管来组织日常教学,以保证语言教学需要的配合落在实处,院系和大学在更高的层面上配合教学主管。本文认为,这样的一个体制,会催生出多种适合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特点的优秀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介绍了北京大学汉语中心在口语测试(包括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的一些做法,简要概述了近年来结合口语测试所进行的研究。在成绩测试方面,使用并逐步完善“复习清单”,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作用;建立规范的考试制度,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以增强评分的可靠性:题型上则力求突出口语的特点。在水平测试方面,采用过的题型有“自我介绍”、“句子或短朗读”、“看图说话”,“话题表达“、“回答问题“等。现在则固定为“对话”和“朗读”两部分。章介绍了水平测试当中难以处理的几个问题。结合口语测试,我们对话题范围和篇章结构、交际策略以及词汇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表明,水平测试时,采用单一的评分标准似乎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7.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笔者在新著<汉语听力教学理论与方法> ②中提出的听力教学模型.该模型以兼顾思想为依托,采用全新的交际语言能力框架,将听力训练分为语音训练和意义训练两种主要类型;在每种类型中,都集中论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选择并处理听力训练所用语料使之适应教学要求?二是怎样使用选定的语料进行听力训练?这一崭新的听力训练模型,既揭示了听力教学的独特之处(从聆听的角度出发),也彰显了听力教学与其它技能教学的有机联系(目的都是培养交际语言能力,都遵循兼顾思想等).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汉语教材为什么缺乏趣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对外汉语教材大多缺乏趣味性,这是大家的共识。至于其中的原因,则众说纷纭。本文首先提出“语料属性”这一概念,认为教材编写的核心在于使语料兼顾尽可能多的属性。文章详细分析了研究者提出的教材缺乏趣味性的4种主要原因,然后指出,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得到强调,这就是课文创作中的语言表达。文章认为,提高趣味性要充分重视挖掘语言本身的魅力;如果教材没有趣味,也需要首先从语言方面找原因。文章强调,增强课文趣味性,要多种形式并用,包括利用故事和笑话等现成的幽默语篇,但是更重要的在于创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出声思考法”,对20名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阅读中的理解监控情况进行了考察。初步的结果发现,高水平学生在阅读时,对自己的困难有比较明确的意识,但能够采取主动修补行动的并不多,能够对行动进步检测的更少,检测的质量也不是很高。调查结果也发现,母语背景似乎对监控策略有一定的影响。结合调查结果,文章提出,对于高水平的读者,有关元认知策略(特别是监控策略)的培训,依然十分必要;在培训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北京大学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时的一些思考和做法,特别是近两年来采取的新举措,讨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中的三个问题。文章指出,“汉语国际教育”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学科内的一个专业;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和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研究生时,相同点要大于二者的差异。文章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教育项目,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学术问题,培养者需要增强学术意识;同时,培养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