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批评是必要的。针对人性的固有特点——爱听好话,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切入批评的角度,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脉动,让批评积极阳光起来,以期取得"良性刺激"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传统的基于WEB的远程可视化系统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的优缺点,为适应多类学科研究的可视化需要,结合各类传统系统的优点,设计出一套组件式的远程可视化系统,并最后介绍了在此系统上所开发的两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单威  单桂华 《教书育人》2012,(33):52-53
隐性课程作为一个舶来品,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其在正式课程之外对学生的作用就已经被许多学者意识到了。1966年,杰克逊在其著作《课堂生活》一书中正式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认为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会了读、写、算等显性知识,并且获得了态度、人格、价值观等其他隐性的成长。我国学者对隐性课程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隐性课程是指"非计划的学习活动"[1];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教学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2]";隐性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内外无意间习得的,由教师以特定方式呈现的文化序列"[3]等。我们认为,隐性课程是间接的、非强迫性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传统的基于WEB的远程可视化系统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的优缺点,为适应多类学科研究的可视化需要,结合各类传统系统的优点,设计出一套组件式的远程可视化系统,并最后介绍了在此系统上所开发的两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