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4.
岭南因位于我国五岭以南而得名,其虽然没有昆仑山脉那么雄浑磅礴,却钟灵毓秀,以奇峰突兀、岸岩峥嵘而著称。生于斯地的岭南文人长期沉浸于青翠缭绕、绿水映带之间,书风亦趋内敛隽秀,端庄雅穆。岭南书学发轫于宋代,以白玉蟾行草《足轩铭》卷为代表;成熟于明清时期,其中有陈献章、谢兰生、吴荣光、康有为等,以广宏深邃的学问气注入书学,使岭南书坛气象华章焕彩;成就于上个世纪。岭南为中西文化交汇与融合之重镇.  相似文献   
5.
近年出土的战国至秦代蜀地书法文献具有很高的书法学术价值,充分展示秦篆向小篆过渡出现的字形讹变现象,是当代书法史论研究所关注的热点。这些木简墨迹和铭刻的玺印文字弥补以前先秦时代蜀地没有发现书迹之缺憾,为厘清书法史上的隶书起源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佐证材料,同时发现其对汉代书法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我国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书写风格迥异的简牍墨迹,为了解到当时书写群体所从事的书写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从史官记事和士人传抄古籍两个方面来探讨战国简牍书写群体的形成,可以弥补对先秦时期书写者研究的不足,并且阐明他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战国书迹出土数量众多,文字载体品类丰富,其中有简牍、陶器、封泥、玉器、铜器、铁器、石器等。战国文字点画形态变化多端,有曲折凝涩的形象,有流丽明快的形象,艺术表现能力越来越强。简牍墨迹是战国书法文献中最大宗的材料,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界都把目光投向这批材料,在断代、分域和文字考释等方面都作了深入研究,已取得一些优秀成果。随着睡虎地简、包山简、郭店楚简、上博简、清华简等相继发现与公布,为战国书法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书法美学角度出发,按照笔画特点、形体结构等对战国书迹进行整理,阐明不同地域字迹风格的差异。运用书法形态学的原理,对简牍墨迹和铭刻书迹的笔法起承转收、笔势的圆转纵伸、笔意的率直稚趣进行具体分析,力求描绘出战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轮廓,揭示战国早期至秦统一六国之前书法艺术发展的动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