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围绕着修辞和语言哲学,就修辞和修辞学的归属,修辞的定义,修辞是否贯彻语言生成的始终,语言里是否存在修辞的零形态,以及“修辞用多了成为语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澄清一些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相似文献   
2.
戴昭铭的长篇小说《大漠孤烟》语言质朴平实,带有浓郁的口语色彩。这种云语色彩主要表现在写人叙事犹如闲话家常、选词以平易通俗为主体、语句精炼简洁等方面,此外,人物语言中粗俗词语的运用对刻划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等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所谓纯洁语言是不存在的。因为语言的使用者,人本身是多元的,使用语言的心态也是多元的;语言符号的形成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会习惯,习非成是的现象在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语言处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使之难以保持一成不变的纯洁;语言各种语体的存在也决定了语言不能纯净划一。因此,我们的语言规范工作不能再坚持纯洁语言的观点,而应该顺应语言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使语言规范化工作更贴近语言实际。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语法规范化的研究与实践,在语法规范标准的确立、语法规范观及其理论研究、个案剖析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其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匡谬正俗"的模式和方法致使语法规范批评多,引导少;主观规定多于客观引导,规范标准落后于语言实践;忽视语言的约定俗成和习非成是,用逻辑规则解释语法现象;学术领域注重语言本体研究,忽视语言应用研究,影响了语言规范化问题的深入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真正体现其功能,避免少出、不出偏误,语法规范就必须以人为本,以"用"为据。  相似文献   
5.
高校语言学教学中运用以多媒体手段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有着鲜明的优势。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加大了单位教学时间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引发了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变革,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7.
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经典项目。一般认为,汉语指示语研究是在西方语用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考证汉语指示语研究应该开始于对汉语代词的研究,到目前主要经历了“汉语指示语非语用学角度的独立研究阶段、引入语用学后的模仿阶段、指示语研究的本土化和创新阶段”这样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高校文科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文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显示出了其特有的功能。但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它不会完全取代所有的教学方式,也不会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它不能适用于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更不能适用于高校文科的所有课程。  相似文献   
9.
10.
章总结了对止语的研究,提出了止误的表现与类型,明确了止语的使用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