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X证书制度旨在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破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难题,推动职业院校教材、教法、教师改革。梳理1+X证书制度推动职业院校变革的逻辑可以发现,1+X证书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基础是要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合法性基础是要通过1+X证书制度优化校企合作育人,同时需要特定的程序性逻辑。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从组织建设、基础建设、内容建设、实施路径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方面实施职业院校变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培养现代工匠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但却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化以致技术技能分类式定位难改变、能力养成短视化以致全面发展复合型培养难实现、培养过程孤立化以致技能培养适应性对接难匹配、培养模式割裂化以致产教融合协同化育人难落地、职业成长阻隔化以致人才机制一体化设计有堵点等现实困境。为推进现代工匠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应围绕培养目标从“技能人才”向“现代工匠”转变、培养规格从“单一向度”向“多元维度”升级、培养场域从“在学校里”向“于职业中”拓展、培养模式从“相对割裂”向“跨域融合”转换、培养机制从“单侧施力”向“共同发力”延伸等思路构建变革路径及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3.
生物课教学结构初探夏海鹰优良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环节。为此,我尝试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如下:1.组织教学;2.讲授新课;3.归纳总结;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学生作业;6.列出下节内容的简要提纲。1.组织教...  相似文献   
4.
已实施近两年的1+X证书制度被认为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而厘清其中书证融通的生成机制则尤为关键.文章在现有文献回顾及工作总结的基础上,从产教融合、技能养成、终身学习三个维度剖析了1+X证书制度的价值取向、书证融通的实现逻辑,并以此为引领建构了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三教"改革为驱动、以"个性定制"为手段的有效融通机制,提出在实践上应强化类型特色并着力践行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并着力重构多元协同的育人机制,突出全面发展并着力推动技能养成的转型升级,紧扣职业发展并重点推进制度建设的系统设计等.  相似文献   
5.
简析语文学科教学对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题之一。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采用什么方法去培养?在诸多学科中,是否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各科教学在学生人格形成过程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比如语文教学,对人格的培养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贯穿始终的,学生无一不在其中受其影响。因此,本文想就语文学科教学对人格形成的作用,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自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作一尝试性的探索。  一、人格形成与学科教学的一般关系我们要弄清楚语文教学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制度建设,须从制度基础、制度执行、制度效能和制度精神四个层面逐层铺开,在基础逻辑、实践逻辑、评价逻辑和精神逻辑的渐次推展中建构起环环相扣的现代化教育制度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制度的基础架构及其基本遵循,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其制度支配主体须坚持党的领导,制度目标须在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双重观照中明确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精神和时代使命,制度结构要构建稳定性、秩序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组织形态。教育制度基础架构决定其执行方式,教育现代化制度执行须秉持蓄势赋能、活态执行与双向建构的实践逻辑,提升制度执行的生命力、贯彻力与检验力。制度执行水平通过制度效能表征出来,现代化教育制度效能监测要实现从静态效能到动态效能、从效率到效益、从常态监测到主动监测的逻辑转变与实践更新,实现对教育制度立体性、有效性与和谐性的全面反馈和把握。制度效能的提升则以制度精神为根本驱动,要夯筑以社会主义信仰、中国特色信念和伟大复兴信心为结构内涵的制度自信力,凝聚现代化教育制度建设的思想根脉、情志动力和心理支撑。  相似文献   
7.
扫盲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中一个较少被关注的领域,而识字是有效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仍然有超出一亿的成人文盲。本文阐述了十三年来"扫盲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克服各种客观环境的不利因素,坚持对扫盲教育的执著追求,认真探索扫盲和扫盲后教育的规律,提出以满足文盲需求为导向,以唤醒文盲"自立、自信"意识、促进"能力增长"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扫盲工作理念,推进中国扫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历与经验,以供同仁们分享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法人性论对教育思想之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讲性善,法家讲性恶。性善性恶把儒法两家的教育思想从内容到形式区别开来,同时也把儒法两家教育思想的矛盾联系起来,正是这种区别和联系使儒法两家在教育途径、教育内容、教材、教育方法以及教师的选择上都具有所不同。从而构建了不同的教育理论体系,为封建道德教育取得成效提供了可能性(性善)和必要性(性恶),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对后来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扫盲教育走过了 50多年的风风雨雨,扫除了绝大部分青壮年文盲,扫盲达标后,扫盲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历程。本文从功能性扫盲、扫盲与扶贫、农村妇女扫盲以及扫盲后继续教育等几方面出发,提出了新世纪之初扫盲教育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而阅读教学应重视语言能力的训练,那么通过怎样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课文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