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立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出席日内瓦裁军会议,首次提出并阐明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新安全观是在客观分析时代背景和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突破传统安全限制,摒弃冷战思维,构筑新的安全机制,以及为我国的安全战略提供理论指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对历史动力的重建,是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一环。判断这种重建成功与否,要回到重建理论的本原上。马克思关于历史动力的判断,既不是阶级斗争,也不是生产力,而是作为历史活动总和的生产。依哈贝马斯本人之意,重建是把理论拆开以新的形式重新加以组合,新的形式可以视为重建的方法架构。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是多种新形式的综合,但是对历史动力重建的方法架构却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他以这种方法架构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动力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动力仅仅局限在生产领域。为此,他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他的历史动力——学习过程理论。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的贫困不仅成为推动马克恩思想转变和理论研究转向的重要诱因,而且成为贯穿其全部理论和革命活动的焦点问题.马克思没有停留在从物质生活维度揭示无产阶级所直接遭遇的物质生活和生产资料的贫困,更是从劳动机会、教育机会维度揭示无产阶级所遭遇的更深层次、更为全面的贫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的全方位揭示,为深度透视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属性,这种统一既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之中,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中。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不能仅仅就其自身发展而论,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出发来研究。从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前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而偏离了科学性;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但却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不能止步于通俗化,而是包括紧密相联的三个环节:真、善、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重境界是求理论之真,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彻底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重境界是务理论之善,即人民群众所要接受的理论必须是在实践中能够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三重境界是致理论之美,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必须能够成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武器,创造一个"美"的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