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文化育人视域下,师范院校大学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整个教师教育过程之中,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人才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师范院校大学文化具有师范性、育人性、人文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征,目前师范院校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为促进师范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积极探索师范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新路径,以使其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阐述是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最完备的论述.文章对“异化”概念进行解读,指出对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类的本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内容的四个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图画教化世人的风尚是汉代生态道德画像得以产生的文化土壤,这种建构在"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目标之上的画像虽然形制短小、意旨简赅,但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情民意。阴阳交感题材引导民众修德正心和谐仁爱,忧患意识题材引导民众修身正行意志坚强,射礼题材引导民众崇重德行明晓大义。汉画所表现的和谐内容,既是汉代民众对先贤思想的理解、接受与阐发,也是当时哲学思潮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民众刻绘相关汉画的行为表明,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社会本身具有推行和发展和谐思想的良好基因,它所提出的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种种原则和践履儒家和谐理念的具体做法,反映了早期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对儒家和谐要求与准则的认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且也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喜謦孝号有实效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应积极进行网络道德的理论研究;将网络道德引入课堂;促使大学生道德自律;建立健全网络行为的管理和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性心理困扰与健康维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已经基本成熟而性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因而容易出现由于性认知偏差带来的心理困扰、性幻想带来的心理困扰以及性压抑和性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及时引导大学生加强性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性观念,自我调节性欲望和性冲动,积极预防性生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建构中的风险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信息时代,具有高时效性、快捷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的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的建构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同形态的政治文化通过网络在传播、交流、竞争、碰撞和融会,这种交流、竞争、碰撞和融会对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的确立可能产生威胁、危险和危机.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风险问题,积极寻找化解风险的策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民主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实践,强化网络监管,为大学生政治价值构建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大学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大学管理工作中,认清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的特点,调动主观能动性,以真挚的情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服务学生,培养时代所需的合格人才,才能保证高校健康持续发展。本期所选编的几篇文章正是基于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民族自信心、民族振兴意识,造成大学生民族价值观的迷茫.过去,我们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文化、理想信念等教育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有新的视角.要注重加强新的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全球意识和科学理性教育.在网络信息时代,整个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冲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互渗、价值的并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和策略去处理好独立性与开放性、民族自尊与民族忧患、民族责任与自我发展的关系问题,并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建立、健全教育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