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建立"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多元化评价与多样化录取相结合,学校自我监督和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有效监督相结合的选拔创新人才的新机制"成为自主招生高校的统一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有品质。20世纪30—40年代,英国左派科学家卓有成效地将马克思主义这一特有品质引入到科学研究领域,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贝尔纳主义。贝尔纳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创新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成为科学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史等一些科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影响至今。因此,对贝尔纳主义的研究,不仅能够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旺盛生命力,而且能够增强人们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3.
4.
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推出了新的“教学基本要求”(见《思想政治工作导刊》2005年4期),各地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院校都在按照新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或筹备编写新的“两课”教科书和各种新的教辅材料。 为了贯彻新的“教学基本要求”的基本精神,“两课”教科书的传统模式应该扬弃,新的“两课”  相似文献   
5.
社会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解科学知识与其科学活动的新模式.从基本范畴看,建构主义强调的"自我-他者-物"的合理重建有可能整合主客二分(符合论)与主体间性原则(共识论)之间的对峙;从知识谱系看,建构主义强调的"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的解释循环有可能超越"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的对立;从学术策略看,建构主义强调的"包容他者"或"正题-反题-合题"的发现模式有可能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对称原则"的两难.也许,辩证的科学哲学并非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6.
STS对人的终极关怀——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TS学科群的本体是人作为科学技术之本体的终极关怀。本文评价了STS的几种哲学纲领:科学主义、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认为,STS是人的社会建构,因此STS终极关怀是人本身。  相似文献   
7.
立足教育史与哲学史维度,追溯古典自由教育的"技艺"源流,析出其所蕴藏的"理性推证"与"和谐"之内在规定性,还原西方自由教育体系的本真面貌,为中国通识教育的顺利展开提供新的思想路径.首先对自由教育的学科(术)史展开考察,厘清自由教育的"技艺"源流;其次从哲学维度阐释其所蕴藏的"理性推证"传统与"和谐"意涵,借以表明其实为古典时代理性主义之象征;最后指出,回归此"理性推证"传统并重视其"和谐"意涵,或对中国通识教育特别是其中的"全人"教育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科学究竟是什么?在现代主义看来科学应该是可检验的命题系统,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科学 更接近于文化与实践。但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科学不是自然与社会的极化,而是由自然和社会等多种角色所构成的网络。从基本范畴看,建构主义强调的“自我—他者—物” 的合理重建有可能整合主客二分(符合论)与主体间性原则(共识论) 之间的对峙;从知识谱系看,建构主义强调的“个人知识” 与“公共知识”的解释循环有可能超越“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的对立;从学术策略看,建构主义强调的“包容他者”或“正题—反题—合题” 的发现模式有可能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对称原则” 的两难。也许,辩证的科学哲学并非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建构主义总结了海德格尔、哈贝马斯和芬伯格的技术哲学。海德格尔发现了技术的建构性,但却把技术的建构性当成技术的不可变易的本质。哈贝马斯看到了技术的社会性,但却把技术的社会性当成技术不可变易的本质。芬伯格批判了海德格尔和哈贝马斯的技术本质主义,论证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技术理念技术是人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构主义评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策略” ,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哲学纲领 ,这就是社会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社会科学家阻止后现代主义潮流的理念 ,而共建就是建构主义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但是 ,学界往往把社会建构主义理解为某种新型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 (如“强纲领”)。本文认为 ,这种观点即使不是错误的 ,也是片面的。社会建构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建构性的辩证法 ,它具有“建构性”、“建构的社会性”和“社会建构的互动性”等三个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