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赵壹,字元叔,东汉时汉阳郡西县(今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人,大约生于东汉安帝延光元年(122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著名辞赋家,是东汉时期与书法家敦煌人张芝、思想家镇原人王符齐名的陇上三大家之一。赵壹本名赵懿,因晋人作《后汉书》时为避司马懿名讳,改作"赵壹"。《后汉书·文苑传》说他"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是一位典型的北国伟丈夫。赵壹出身寒门,为人耿介,落拓不羁,文辞过人而"持才倨傲",不肯结交权势,因而受到地方  相似文献   
2.
在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壁立着一方驰名海内外的东汉摩崖石刻,这就是我国汉代三大著名摩崖颂碑"东汉三颂"中保存最完整的《西狭颂》。《西狭颂》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刻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它刻在一块崖体凹进,表面平整的石壁上,长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篆额,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文言文选读教材中,有一篇《牛弘笃学》的短文,说的是隋代重臣、著名学者牛弘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也手不离书的故事。据史书记载,牛弘字里仁,生于西魏文帝大统十年(公元545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是东汉初期名将、护  相似文献   
4.
封立  徐蓉 《甘肃教育》2008,(14):4-5
“我是一名痴情教育的教师.我深爱我的事业,深爱我的学生,深爱我的同事。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我就履行着我人生的奋斗目标——甘做人梯、默默耕耘……”这是一位普普通通、扎根老区基础教育事业的老师写在述职报告中的几句话,这话不是空口号、不是唱赞歌,是她辛勤耕耘教育事业26年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素有"羲里娲乡"之称的秦安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古至今孕育了像秦王朝的奠基者秦襄公、西汉"飞将军"李广、前秦王苻坚、一代明君李世民、著名大诗人李白、中唐杰出政治家李翱、明代著名文学家胡缵宗、清代著名学者安维峻等历史名人,官至宰辅的中唐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权德舆就是其中之一。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秦安县王尹乡)人,生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达和繁荣的时期。隋朝统一全国,不仅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历史局面,而且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政治的统一,下诏设立"国子寺"为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设国子祭酒负责管理全国教育行政事务,并令中央和各州县普遍设立学校,礼孔弘儒。同时,废除以门阀等级为用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代之以通过举荐选拔人才的开科举贤制度。隋炀帝继位后,恢复了文帝晚年因崇佛而抑制的崇儒兴学政策,复开州县学校,并诏令  相似文献   
7.
在兰州白塔山之巅的兰州碑林,有一座高达3.6米的古人雕像,雕塑人物仙风道骨,神情自若,右手握笔略略抬起,左手收揽右衣袖,头部微微向左偏转,仿佛已成竹在胸、欲挥毫泼墨。这座栩栩如生的雕像,所塑造的就是被誉为"草圣"的东汉大书法家张芝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敦煌地处西北,然而由于地理位置与历史因素,使它成为汉唐时期的军事重镇、中西交通的咽喉和古丝绸之路上的国际通商都会。敦煌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  相似文献   
9.
甘肃宁县,隋唐以前属于北地郡泥阳县。至今生活在该县良平乡的陇东傅氏家族,在历史上非常显赫,仅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记载的著名人物就有二十多位,如西汉义阳侯傅介子、东汉护军司马傅燮、魏丞相仓曹傅干、晋御史中丞傅宣等。在魏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唐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中,有一位颇有影响的领军人物,不仅在散文创作领域与韩愈齐名,而且在哲学思想领域也有相当高的建树,被誉为宋明理学的先驱。他就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李翱。李翱(772—841),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幼时"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曾师从著名学者梁肃学习古文,后与韩愈相识,并结为终生好友,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与鼓动者。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及第,曾任校书郎、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刑部侍郎、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武宗会昌元年(841)病逝于襄州任所,享年70岁,世称李文公。少年时代的李翱也像其他读书人一样志在仕途,很早便致力于科举考试,但由于他性格耿直,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