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人工智能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覆盖性影响。它作为某种技术性“实在”,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界域,实现了“人的延伸”,渐渐进入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践领域。在文学创作方面,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被用作辅助工具,其自动创作能力,既为文艺创作者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也引发了关于文学作品的原创性是否可以被替代、被复制的讨论,背后关联的则是文艺创作者的主体性如何自证、其传统的合法性又如何遭遇危机等问题。在文学批评领域,人工智能的运用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它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识别信息的能力,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计算分析,对传统的文学批评工作方式构成了全新的挑战。作为一线的文学工作从业者,置身于轰隆而来的数字时代高速列车上,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可能可谓是切身的,而与之相伴随的新挑战又可谓是凌厉的。上述新现象和新问题构成本次论坛研讨的基点,期冀能在共享的问题情境中碰撞出新鲜的思维火花,耕耘出一片新的思想园地。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2月12日至13日,"左翼文学与历史背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左翼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国内四十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学术期刊,及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刘佳林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杰教授致欢迎辞。王杰简要介绍了人文学院的历史脉络及战略规划,对左翼文化研究中心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3.
杜威的社群主义民主理想和设计深刻地影响了胡适30年代议政时期的政治态度。在《独立评论》"民主与独裁"的论争中,胡适一方面以其所接受的杜威的民主话语抗衡"独裁派",另一方面则迫于当时形势,不得不重新面对杜威思想中最核心的命题:社群民主与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相比于杜威的理想化方案,胡适其时则选择了与对立派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即将民主的效率寄托于政治改良。  相似文献   
4.
当下,文学研究总体呈现出两个方向:一是守护文学性的基本立场,主张透过文学本身发现内化于其中的社会和历史;二是拓展文学的边界,以连接号的方式建构一个更加广义的“文学—”范畴。文学本位的视窗与文学观念的拓展之间,看似矛盾实际相互勾连而充满张力。在学术期刊的实践中,这种观念性的调整进一步被落实为方法、形成思潮,一种对于确定性、常识性的要求汇聚于期刊,形成强调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基本理念的研究和编辑趋势,但同时也展现出另一种跨出文学、为文学“赋能”的取向。这里,一种简单的二元思维应被打破,或可将文学作为一种“方法”。尤其是对于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中的“文学”板块而言,采取这一方法不是站在文学之内,亦非之外,而是在清楚了文学自身的特殊性及其延展的可能性之后做出的位置选择,由此“文学”或可能从自身出发而重返那个“关乎一切”的自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