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0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多历史学者都说,历史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的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它的确存在过,但一去不复返,且留下了痕迹,这个层面的历史具有唯一性。第二个层面的历史是对前者的复原与解释,复原的依据是史料,还原的事实叫史实,观察的角度为史观,解释的工具为史法,这个层面的历史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3.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议读者朋友阅读本文时,一并参阅本期“课例述评”栏目的《由9种课例看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这些课例均是张汉林老师选择并特别加了点评的,虽然点评只选择了正面的评价角度而对不足之处少有关注,但对于我们反思究竟怎样的历史教学才是有效的,仍然颇具借鉴意义。本文则侧重了另外一个角度,那就是在评析这些课例即课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先于实践的各种教学设计来一个总的回头看和综合性反思,当中所涉及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大都是值得同仁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3月 2 0日———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分日 ,著名的布达佩斯俱乐部倡议的“全球意识世界日”系列活动正式展开。活动从新西兰的奥克兰开始 ,经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尼泊尔、印度、乌克兰、俄罗斯……最后在萨摩亚结束。世界意识正在蓬勃兴起 ,这是人类对全球化浪潮席卷寰球、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的反省与觉悟。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世界各国教育部门都在研究如何对本国学生进行世界意识教育 ,以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占据先机。中国教育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世界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是:"过程与方法"是手段还是目标?我的看法是,不是所有的"过程与方法"都能当作目标.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就只是手段,学生要掌握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才是目标,前者为后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三、如何应对中学历史课程的变革塞涅卡有句名言:“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1]面对当今社会的剧变,面对中学历史课程的变革,我们应冷静思考,以不变应万变,方能做到守正创新。所谓不变,不是指什么都不改变,而是指寻觅和确定相对不变的东西。以历史教育而言,相对不变的是学科本质、学科思想方法、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变动不居的是课标、教材、教法、技术、手段。从相对不变的事物出发,才能把握变动不居的事物。否则,不知因何而变,不知为何而变,这样的变化常常是无效的,甚或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在实行多元文化主义和教育分权制的加拿大,国家认同显得尤为重要和复杂。安大略省和曼尼托巴省的历史课程标准堪称加拿大各省历史课程标准的典范,足以反映加拿大建构国家认同的基本策略。为建构国家认同,两省历史课程标准均在建构加拿大通史框架、塑造加拿大国家形象、处理魁北克问题三个方面煞费苦心,所采取的策略基本相同,但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各省的教育传统、课程编制以及历史、社会与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加拿大国家认同的建构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存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由于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知古鉴今,历史观点就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才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种流传。因此,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对于考生而言,掌握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附有“教学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大部分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密切相关。笔者试以收集资料和调查访问两种教学活动为例,以初中课标中的建议为典型,谈谈对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制定与表述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德日两国历史课程标准对“二战”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战争责任四个方面的叙述均迥然有别,表明两国对“二战”反省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其国家认同建构的策略有关。德国推行以宪政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国家认同,宪政爱国主义要求与专制独裁制度决裂、维护民主宪政价值观,这在德国教育文件和历史课程标准中均得以体现。日本推行混合式的国家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形成张力,国家认同建构进退失据,导致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对“二战”的相关叙述闪烁其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