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玉民是邢台土生土长的作家 ,他以一颗平常心感悟并思考着生活。本文通过对其散文诗集《野风·牛脊·云絮》艺术特色方面的分析 ,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作品朴实、清新、哲理的文风 ,而这些艺术形式很好地服务于作品的内容 ,使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充分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书,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教育原则、政治主张、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思想观点,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一部代表作.其中的一些章句已成为我们做人处事的格言警句.但我在这篇文章里主要想探讨一下用于联句成章的虚词的作用,特别是“而”字,据我粗略统计在这部书中共现了326次,它的用途非常广泛,能连接各式各样的句于,为准确表达孔子的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字的用法有以下几种:1、“而”字作为连词经常用在句子中,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表达两种性质或两种动作行为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联合式双音词是复音词的一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的词素联合构成的复音词。古汉语中的词汇大多是以单音节诃为主,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汉语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要解决创造新词的问题,而汉语的音节有限,为了避免增加同音词或词的义项,逐步由单音节词向复音节词发展。另外,复音词的运用,能增加文章的和谐美。《马氏文通》中谈到:“古籍中诸名,往往取双字同义者,或两字对待者,较单辞只字,其辞气稍觉浑厚。”联合式复音词是汉语最重要的构讨方式之一,有人统计,《论语》中这类词只占全部复音词的26.7%,《孟子》中占复音词的34.5%,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占到46.7%。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词义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准确地掌握联合式双音词的词义,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古书的内容,具有很大的的帮助作用。 联合式双音词的词义大致可从四方面探讨。 一、两个词素的意义相加构成双音词的词义。 构成联合式双音词的两个词素必须词义相近且互相补充,或词义相反,相辅相承,在句子中共同作某个句成份。 例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前出师表》), 先帝不以为我身世低微,见识浅陋,反而降低身份,三次到我的茅屋里访问我。 卑鄙:卑,地位低微;鄙,见识短浅。 ②下  相似文献   
4.
王玉民是邢台土生土长的作家,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他用心思索着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其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了解析,并从中领略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比喻在孟子散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人类哲理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作者为了说明一种道理或事物,而引用人们所熟知的另一相似的道理或事物来打比方,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以启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便于理解和认识某种事物。 孟子的散文以其磅礴的气势,热情奔放的感情,在先秦散文中独树一帜,而比喻的运用是其文章突出的艺术特点。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曾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据有人统计,《孟子》全书二百六十一章中,就有九十三章总共使用着一百五十九种比喻。”(李炳英《孟子文选》)我们首先看一看孟子的文章是采取怎样的形式进行比喻的。 一、赋诗喻志 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方法。春秋时一些士大夫在从事政治或学术辩论时,常常引用《诗经》的章句。但这种引用大都不根据诗的原意,而是断章取义,截取《诗经》的部分章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实质上就是将诗作为一种比喻的工具,能够深入浅出地表述某种道理。 有一次,孟子游说到齐国,劝齐宣王实行仁政。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孟子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合"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制度宣传不到位,参合率下降;医疗水平、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缴费低,筹资机制不健全,资金缺口不断加大;失地农民医保制度缺失等严重问题,构建并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任重而道远。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详细分析财政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开放条件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国际收支均衡目标的关系,并且利用模型具体分析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财政政策效果,可以发现日本的财政政策效果,随着前提条件的放宽,特别是开放条件下,受资本自由流动及浮动汇率的影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生活习惯病"对国民健康的危害,提出了预防生活习惯病的重要性;进一步研究了"新农合"与生活习惯病的关系,指出实施新农合制度的重点之一是,借鉴日本经验,高度重视并预防生活习惯病,否则,会直接影响到财政收支状况及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日本1999年老人医疗费比1998年增加了8.4%,2000年由于实施了“介护保险”制度,比上一年有所下降,但是随着外来就诊率的显著上升,老人医疗费仍有上升趋势。本文通过一些具体数据,分析日本的医疗费负担,及日本财政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