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猴头菌多糖的来源、提取纯化、结构成分、生物活性的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猴头菌多糖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清代杂剧以短小犀利的风格、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显示了独特的意蕴。文章从反映故国兴亡之悲、才子佳人剧、丈人们的遗愁写恨之剧、以现实的市井生活、社会伦理为内容等四方面论述了清人杂剧的主题倾向;指出清代杂剧的发展与家庭戏班有密切的联系;对清人杂剧的特色以及清人杂剧研究状况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写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类别,在不具备摄影技术的时代,写真能对人物进行传神写照,具有个性呈现的功能,特别是对封建时代的女性来说,写真是她们自我呈现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而在古代的很多戏曲作品中,写真传情成为剧情构建的重要环节,汤显祖的《牡丹亭.写真》一出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女性通过自我写真以呈现自我的努力。剧中的杜丽娘对爱情渴望是正常合理的人性要求,她在追寻爱情中表现了苦闷和焦虑,反映出一个少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因此杜丽娘的对镜顾影、对镜写真的过程,是她企图用容貌和躯体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过程,这副自画像反映了闺阁少女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自写肖像行为背后的微妙心理获得了后代很多《牡丹亭》的女性读者的理解和共鸣,那些具有浪漫情怀的青春女子都曾关注过剧中杜丽娘的自画像,甚至有人还刻意模仿,为自己在人世留下一副写真。  相似文献   
4.
潘金莲是古代文学中一个成功的"淫妇"形象,明清时期的戏曲对这个人物不断进行重塑。沈王景的《义侠记》使她成为明清时期戏曲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清代花部戏曲中有关潘金莲的剧目大量涌现。这些文本对潘金莲的塑造并不精彩,甚至只是以乡野村妇的面目出现。但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潘金莲却极其成功,演员依靠出色的演技塑造了精彩的舞台形象,其看点主要来自于男性观众对女性美与旦角演员色相的欣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茶薪菇原生质体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并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诱变育种工作.实验表明,培养5天的茶薪菇菌丝体酶解3小时原生质体数目达到最大值.原生质体经紫外线照射20秒,致死率即达70%以上.再生菌株经筛选后,原生质体再生株C16和诱变株C304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2.7%和17.9%.  相似文献   
6.
对猴头菌多糖的来源、提取纯化、结构成分、生物活性的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猴头菌多糖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股票间的相关性,主要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从数据挖掘、数量统计、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Excel和UCINET分别建立Pearson相关系数、股票网络、CONCOR分块等模型。运用个股回报率指标建立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度量股票间相关性,并根据相关性矩阵构建股票网络,最后通过CONCOR分块模型得到对股票市场行业的分块。  相似文献   
8.
《燕青博鱼》是元杂剧“水浒戏”中的著名作品,然而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该剧中对“博鱼”这一具体事件的描写,反映了宋元时期城市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关扑”这种赌博习俗。通过剧本,我们可以对极少关注的宋元这一习俗得到一些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是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女性对这一剧本的评点。这个评本的产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其一是关于女性戏曲评点的能力问题。在三妇评点的真实性方面,以往学者认为三妇根本没有对戏剧作品进行评点的能力,所谓合评其实是吴人代作。但明清时期许多女性读者评点《牡丹亭》的事实以及评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表明,这部评点是吴吴山与其妻子们共同完成的,有夫妻"唱和"式创作的特点。其二是明清时期文化人的理想婚姻以及文学对夫妻关系的表现。随着明清社会新思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开始抛开礼法的约束,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夫妇之情,表现了对理想的伙伴式婚姻关系的追求。吴人将夫妻共同评阅《牡丹亭》的韵事公之于众,肯定了妻子们的才华,展现了夫妻间文艺与情感上的共鸣。其三是关于女性文学传播意识的变化。这个评点本的刊刻出版,在女性文学传播观念方面意义深远。之前的女性戏曲评点甚至诗文等文学创作,常常只在闺阁女性或亲族好友等小圈子中流传,明末清初的文学女性开始认识到文字印刷可以使女性创作走入公共领域。钱宜推动了三妇评点的出版,实现了女性戏曲评点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