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德兴一中高二(12)班姜志强参加省国防教育办公室、教育厅、团省委联合举办的"关心国家安全、维护海洋权益"全省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竞赛,荣获一等奖。并于11月30日,应邀参加三家单位联合组织的"参观驻昌空军活动和颁奖大会"。据悉,本次知识竞赛共有63万中小学生参加,分小学、初中、高中评选一等奖各10名,二等奖各30名,三等奖各50名。图为省军  相似文献   
2.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来自《吉林日报》的新闻:3月22日,是长春市某中学高二寄宿生晓天的生日。这天一大早,晓天的妈妈就千里迢迢地从老家通化赶到长春,将一个精美的大蛋糕送到学校,然后又给了晓天500元“红包”作为生日开销。晓天在长春市念书已经5年了,头两年,每逢生日爸爸妈妈总是把他从学校接出来,然后找个饭店一家人在一起“撮”一顿。可是从去年开始,晓天就拒绝了家里的安排,说要单独和同学们一起过。无奈,晓天的妈妈只好把钱交给儿子自己支配。但没想到晓天的生日从此却过出了许多花样——同学们之间互相赠送礼物,“小寿星”又…  相似文献   
3.
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祖咏的应试之作。当时主考官出的诗题就是终南望余雪。前来应试的知名诗人祖咏拿到题目之后,仔细揣摩了诗题的画面和意境:一场雪后,天霁云开,长安城  相似文献   
4.
不解之缘     
我的书架上摆着一大叠《初中生之友》,这些刊物按时间的顺序被摆放得整整齐齐,最早的一册已陪伴我15年了,她们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15年来,我经历了两次搬家,不少东西都找不到了,唯独她们,总是摆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十多年来,儿  相似文献   
5.
“豹尾”一词源于元朝乔梦符提出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古人用“豹尾”来喻文章的结尾.还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和“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之说。结尾要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结尾要完成主题,使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可见.写好结尾,对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应善始善终,对结尾下一番工夫,使之刚劲有力,余味无穷。[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文题,是文章的眉目,新颖独特的题目,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考场上,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激发起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读者心弦,使文章顾盼生姿,起到眉眼传神的作用,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所以,"题好文一半",要闯过考试作文关,使阅卷老师对其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改革,1999年国家教育部对《九年义务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同学们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具体地指定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其中中国文学名著14部,外国文学名著12部,并且规定初中生必读书目10部,这10部是:《西游记》、《水浒》、《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  相似文献   
8.
一棵树就是一座森林的偏旁部首伐木者算命的瞎子把它拆开以便混碗饭吃树喊疼伐木者喊累面对斧与锯树只能站着等死一旦所有的树被伐完伐木者就伐倒了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每个有正常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人都能够欣赏文学作品。但在文学欣赏中也常常会出现种种差异。比如对于同一部作品,有的人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有的人不知道美在何处;有的人能够正确理解,有的人作了错误的理解;有的人认识深刻,有的人认识肤浅。这就是因为各人的欣赏能力是有差异的。谁都想正确有效地欣赏文学作品,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得懂得文学作品欣赏的特点,此外还必须努力提高文学欣赏水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呢?第一,要积累生活经验,扩大知识面。因为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这就要以文学作品的形象描绘作基…  相似文献   
10.
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首短诗的标题,定会立刻想起李绅的《悯农》。因为这首诗大家太熟悉了,可能你刚学会说话不久,你的父母就教你背这首古诗了。李德民借用其中的首句作为自己作品的标题,用意就在这里。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