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心论通过圆融处理物我关系,形成了物我双观、两忘与合一,成为盛唐诗歌基本的观照方式。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搜求于心”,成为中晚唐诗歌创新的出口,推动了险怪诗风的发展。晚唐“心师造化”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活法为诗,成为宋调中的唐音论,被作为宋诗救弊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离骚》中的植物形象来自于对《九歌》中神灵装束、行为的模仿,而神灵装束和巫术习俗又受楚地植物信仰的影响,这种信仰来源于原始植物崇拜观念,屈原受植物崇拜观念浸润而引入大量植物,并企望获得巫术化的神力。  相似文献   
3.
六朝是中国艺术走向自觉的历史时期,在政教功用评价体系淡化的.必要前提下,强调艺术构思,促进个性创造;重视品评作家,确立艺术法则;讨论形神关系,形成表现风格。个体创作、理论法则和整体风格三个层面的自觉,是六朝艺术自觉确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曹胜高 《天中学刊》2003,18(3):61-63
汉赋作品和汉赋作者都极力推崇“丽赡之美”,其不仅体现在作品的结构上,而且体现在作品的内部审美趣味上。汉赋作者对于“丽赡之美”的追求渊源于“礼的外化”观念。  相似文献   
5.
考古资料在解读楚化、考证屈原身世生平以及分析屈原作品中已得到使用,正确使用这些资料推动了屈原研究的深入,但在使用中要谨慎,以免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大批诗人直接参与上层建筑的组成,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实现对国家的管理。虽然诗人们的政治理想基本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也较能反映人民的愿望,然而诗人们在参政过程中却屡遭贬谪,常被排挤。这其间固然有朝政黑暗、官场倾轧等客观原因,但在深层的文化背景上也与诗人追求尽善尽美的政治模式,情感化形象化的艺术思维习惯以及期冀完善人格的独特个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清代考据学家注重收集、整理考古资料,用以考证古书,校订文字,经历了一个从收集到运用、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整体、从旁证到例证的过程,促进了文献学与考古学的逐渐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美学、社会学和文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赋“大美”的构成,认为汉赋从文本建制、空间表述、时间拓展、精神境界等角度展现“大美”境界,同时论述了“大美”观念的形成和汉代“大美”观念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晚唐商禁的松弛和两税法的施行,使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催生了庶民阶层的形成,商人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广。慕商、从商的风气开始影响着士大夫阶层,使得中晚唐的文学创作逐渐带有商业气息。在这其中,作为商业娱乐方式之一的说话,逐渐兴盛,与唐传奇同时发展,为宋元话本的形成做了故事母题和叙事形态的铺垫。  相似文献   
10.
论谶纬学说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谶纬学说所体现出的学理论:天人相应的物感说、引事见世的反映论、咏怀言志的主情性以及神采飞扬的想象等,是汉代学思想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汉赋的内容、艺术形式、美学特征,并促进了小赋体式的形成,显示出了一定的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