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西部是国家社会经济落后区域,是国家贫困县相对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环境最脆弱、生态破坏最严重的区域。本文通过分析西部贫困的特征,认为当前的贫困主要是生态贫困,而且不同地区,贫困诱因不同,扶贫方式单一。针对贫困地区的不同环境特点,建议通过生态移民、生态建设,加大扶贫模式等对策解决生态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西部大开发机遇下,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西北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瓶颈,也使我国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不仅有西北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因,还有人为的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外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制度不健全。文章针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从政府管理、技术改进、水权制度内涵及水权市场运作原则方面提出解决西北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在我国有一定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制。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首先应准确界定概念,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缓解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生态补偿制度是一种为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调整利益相关者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环境利益均衡,促进环境公平、正义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时应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上还应合理界定补偿主体,实行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补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税费制度,从而达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及其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在中原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范围内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有别于传统城镇化,其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同时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相互影响,分别从观念、政府和社会角度提出了破解城镇化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关系其素质是否能全面发展和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文章首先分析了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方面还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选取自主性较强,缺乏逻辑性、教学实效不高等问题,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指出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教学实效性的出路,即教学目标定位上,以法律素养教学为立足点,教学内容围绕"培养法律素养公民"选取,教学方法上把握合理有效性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