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新闻的社会关怀——略说《南京零距离》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零距离》作为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 ,自 2 0 0 2年 1月 1日开播以来 ,不断引发着江苏乃至全国电视观众与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 ,不仅盘活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 ,而且拉动了江苏电视的整体局面 ,甚至与其他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一道 ,改变了江苏电视观众的晚间收视习惯 :最受瞩目的节目 ,由电视剧、娱乐节目变为了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不仅“练内功” ,从节目内容、构成方式、传播方式、内部运行管理上处处创新 ,而且也“练外功” ,即真正将电视的媒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资源优势 ,面向百姓 ,面向大众 ,进行全方位的电视服务 ,被大家誉为自己的“百姓电视”。《南京零距离》在社会大平台上探索电视新闻改革 ,为“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此 ,本刊专门为《南京零距离》开设“个案研究” ,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发表各自的高见 ,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关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为正在探索着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以其治传方法为其立传──读胡明的《胡适传论》朱寿桐胡明的《胡适传论》,读者只需遍览全书八十万言,便不难领略其中的精深、严谨:有关传主家世、行藏、命运以及时代风云变幻的历史叙述气势恢宏,资料翔实精微,而对于传主思想流变及文化渊源的学术解剖严整缜密,评骘...  相似文献   
3.
澳门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开拓其中的文学资源。一般而言,澳门文学自身的成就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澳门文学资源就相应贫乏。澳门历史上曾与汤显祖、贾梅士这两位中西著名文学家结下不解之缘,在现代又与著名小说家郁达夫等有了剪不断的关系。这些文学资源都不必通过学术确证来获得,而是可以通过作品分析进行相应的推论。在文学资源的开发中,对文学家行迹的某些分析和想象,同样可以开发为与澳门文化相关的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 魏绍馨老师: 收到大著《当代中国文学思潮四十年》的当晚,我就一口气读完了它。目下对于我们这一辈人来说,早已过了对学术和学术书籍如此痴迷的时代,可见是您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住了我,更具体地说,是您在书中所显露出来的胆识深深吸引住了我。 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即从新时期而言,起步就比较早,以论文和论著形式发表  相似文献   
5.
辜鸿铭最看重文学中的道德内涵,他有关文学的一些精辟之论常常为道德本体的文学观所遮蔽、冲淡,甚至改造。辜鸿铭发出“惟诗贵有理趣,而忌作理语耳”的议论;提出适合于各民族文学研究者对于异族文学进行高层次研究的文学“整体研究观”;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学及文言文的地位。但是,他的道德人文观念已经渗透到他所涉及的各个话题中,其文学批评已经很难回归到文学轨道。从辜鸿铭对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所展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而言,他是一个当然的文学家:但从文学观念方面说,他更多地体现出一个道德家和社会工作者的本色。  相似文献   
6.
7.
由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精心打造的全国闻名栏目《南京零距离》,不仅以持续飙升的收视率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以卓然不俗的业绩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关注,而且也以非常成功的实践开拓了一种创新型新闻理论建构的可能性。仍然是由这批有思想有追求的实践者率先提出,并展开了初步的论证,这种创新性新闻理论被越来越多的新闻理论家和电视新闻工作者认可和言说,且被约定俗成地命名为“民生新闻”。我们面临的正是这样一种创新型新闻理论由约定俗成到正式进行理论命名的转折。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乃通过贾宝玉这一自拟形象体现了鲜明的一贯的忏悔主旨 ;而且这种忏悔克服着并消解了一般理解上的“叛逆”思想。作者刻划宝玉的叛逆性格时 ,概念是模糊的 ,有时是不确定的 ,但通过宝玉形象作“深自忏悔”的意向是明确的 ,清晰的。高鹗并未能清晰地把准曹雪芹的忏悔主旨 ,这使得他的续书必然地无法达到曹雪芹前 80回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或许可以用"两栖"、"三擅"、"四维度"来概括丁芒迄今为止的诗学与文学事业.所谓"两栖"即丁芒自己"自嘲"和总结过的"两栖诗人"兼写新诗和旧诗两种诗体.他发蒙于旧诗,成就于新诗,复又回归于旧诗,同时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倡导着新诗与旧诗的融合.所谓"三擅",盖指丁芒分别在文学创作、理论批评和书法艺术三方面的擅长及其佳绩.所谓"四维度"是指他的诗歌及文学活动体现着四个维度探幽古典,面向未来,身体力行,关注青少年.丁芒还是一位始终洋溢着生命热情的诗人,生命的感兴及其诗性表现常使得他的诗情超越时代的限削而通向久远,他早期战争年代写的诗及1983年写出《生命钟》后的诗大都体现了这个特点,特别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写的怨刺之诗说明丁芒回复自我生命感兴以后才使得他的诗词重新获得了个我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辜鸿铭是中国近现代文化怪杰,他虽然与美国新人文主义倡导者白璧德没有直接联系,但其思想观念却与之多有契合,尤其是他的道德人文观念。辜鸿铭论述的话题相当广泛,涉及到民族、宗教、政治、军事,但所有这些话题都可能在他的阐论中归趣于道德,道德教化是辜鸿铭成了他言论的一个核心,面对现代潮流强调传统道德教化成了他与新人文主义之间的一个可靠的联结点。他乐于从道德出发思考政治,言说政治,而且在一些具体的事件上也是以道德判断代替并干扰政治判断,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明显的偏差甚至显得极为乖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