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其中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在推行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应当做到从"小孩"、"小事"、"小处"做起,所谓细微之处见真知。本文分别是从以上三个"小"着手,对其中反映出来的法治意识培养的滞后、法治意识培养的缺失、法治规范与伦理道德的脱节等社会问题进行简要地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侵犯他人权利,甚至采取过激行为的案例,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何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冲突问题,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已刻不容缓。这就要求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和规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给公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法治环境。只有切实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安宁。  相似文献   
3.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人民幸福感的增强并不仅仅与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还与精神生活水平存在密切联系。伊斯特林悖论虽然揭示了更多的财富不一定会带来更大幸福的事实,但对其产生原因的解释不够全面,明显忽略了情感状态、精神追求、信仰、个人价值观等精神生活方面的因素。通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精神生活水平出发,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GSS)的原始数据,构建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评价体系,可以发现精神生活水平与农民的幸福感呈显著正向相关,且在不同收入组、地区、性别、年龄的农民幸福感的组合样态下存在较大差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多措并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多管齐下缩小农民收入水平差距,多方协作加强地区、年龄和性别差异研究,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